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切音
qiè yīn

【拼音】:qiè yīn

【注音】:ㄑ一ㄝˋ一ㄣ

【结构】:切(左右结构)音(上下结构)

【简体】:切音

【繁体】:切音

字义分解
切音的解释
词语解释
切音qièyīn。(1)由两个字的发音合成另一个字的发音。切音[qièyīn]⒈由两个字的发音合成另一个字的发音。英systemofindicatingsoundsbyconfluentconsonantsandsyllabary;
基础解释
由两个字的发音合成另一个字的发音
引证解释
⒈汉语注音的一种传统方法。唐以前韵书皆称反,唐元度撰《九经字样》时,因藩镇不靖,讳反而言切,宋人遂沿称切。合称反切。即用两字拼切给另一字注音。引章炳麟《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六书之形声,十固七八,自叔然、弘嗣,则有切音。”
网络解释
切音(吉他技巧)切音是产生鲜明节奏的重要弹法,伦巴、吉特巴、探戈各种各等明朗有力的节奏和切音分不开的。
综合释义
汉语注音的一种传统方法。唐以前韵书皆称反,唐元度撰《九经字样》时,因藩镇不靖,讳反而言切,宋人遂沿称切。合称反切。即用两字拼切给另一字注音。章炳麟《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六书之形声,十固七八,自叔然、弘嗣,则有切音。”切音[qièyīn]古代中文用两字并成一音的注音方法。上字取它的声,下字取它的韵与调。如信的切音为息晋切。
汉语大词典
汉语注音的一种传统方法。唐以前韵书皆称反,唐元度撰《九经字样》时,因藩镇不靖,讳反而言切,宋人遂沿称切。合称反切。即用两字拼切给另一字注音。章炳麟《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六书之形声,十固七八,自叔然、弘嗣,则有切音。”
国语辞典
古代中文用两字并成一音的注音方法。上字取它的声,下字取它的韵与调。如信的切音为息晋切。切音[qièyīn]⒈古代中文用两字并成一音的注音方法。上字取它的声,下字取它的韵与调。如信的切音为息晋切。英语toindicatethephoneticvalueofawordusingotherwords
其他解释
以两字拼切成一音,曰切音。见「反切」条。
其他释义
1.汉语注音的一种传统方法。唐以前韵书皆称反,唐元度撰《九经字样》时,因藩镇不靖,讳反而言切,宋人遂沿称切。合称反切。即用两字拼切给另一字注音。
切音造句
1.当时社里的元老姚志曾、蔡宾秋、钱大赉、龚之均先生都还在世,他们在发声、吐字、切音、运腔、表达曲情等方面给了孙燕虹很多指点。
2.“普通话”这个名称,是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的积极分子朱文熊提出来的。
3.提倡国语、切音字、“我手写我口”。
4.他们有时候还更进一步,说一切音乐只有一个纯音乐意义。
5.陆费逵提出的使用俗字的简化汉字设想和思路,在当时几乎没有什么回应,当时汉字改革的主流还是切音字、简字等。
6.算法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大大地提高了双端发声检测的性能,很好地解决了加入非线性处理后的切音问题。
7.“胡同”一词的来源,一说为蒙语”水井“的汉字表音;一说是来源于汉代”巷“的读音”虹”,切音为“胡洞”。
8.统一字音是切音字运动必须面对的问题。
9.即切音,又有意思,这才是老派翻译雍容高华、书卷满腹的玩法。
10.除了各省选派的代表,绝大多数是在切音字运动和国语运动中卓有成绩的杰出语文学者。
切音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