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人治
rén zhì

【拼音】:rén zhì

【注音】:ㄖㄣˊㄓˋ

【结构】:人(独体结构)治(左右结构)

【简体】:人治

【繁体】:人治

字义分解
人治的解释
词语解释
人治rénzhì。(1)人工治理;以个人好恶确定治国方略。与“法治”对称。人治[rénzhì]⒈人工治理;以个人好恶确定治国方略。与“法治”对称。英governmentbymen,theruleofmen;
基础解释
人治是“法治”的对称。又称“贤人政治”。
引证解释
⒈谓以人伦关系、道德观念和其他意识形态准则约束人民,治理国家。引《礼记·大传》:“名者,人治之大者。”郑玄注:“人治所以正人。”汉王充《论衡·本性》:“情性者,人治之本,礼乐所由生也。”吴汝纶《答严幼陵》:“抑执事之译此书,盖伤吾士之不竞,惧炎黄数千年之种族,将遂无以自存,而惕惕焉欲进之以人治也。”⒉与“法治”相对。主张“人治”者认为国之治乱,不在法而在统治者的贤能与否。
网络解释
人治人治是“法治”的对称。又称“贤人政治”。关于依靠执政者个人的贤明治理国家的治国方式和理论主张。在中国,儒家的政治思想中提倡人治。如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礼记·中庸》)。孟子也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孟子.离娄上》)。
综合释义
谓以人伦关系、道德观念和其他意识形态准则约束人民,治理国家。《礼记·大传》:“名者,人治之大者。”郑玄注:“人治所以正人。”汉王充《论衡·本性》:“情性者,人治之本,礼乐所由生也。”吴汝纶《答严幼陵》:“抑执事之译此书,盖伤吾士之不竞,惧炎黄数千年之种族,将遂无以自存,而惕惕焉欲进之以人治也。”与“法治”相对。主张“人治”者认为国之治乱,不在法而在统治者的贤能与否。人治[人治是“法治”的对称。又称“贤人政治”。#####《礼记·大传》:「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也可谓之母乎。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注:「人治所以正人。」疏:「名,谓母妇之名,言得之则昭穆明,失之则上下乱,是人治之大者也,可得不慎之乎。」@@@@@对法治而言,谓国家之治乱,不在法之有无,而在统治者之贤否也。我国儒家并主人治,西儒亚里斯多德之哲人政治说,亦即主张人治者。]人治是“法治”的对称。又称“贤人政治”。《礼记·大传》:「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也可谓之母乎。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注:「人治所以正人。」疏:「名,谓母妇之名,言得之则昭穆明,失之则上下乱,是人治之大者也,可得不慎之乎。」@@@@@对法治而言,谓国家之治乱,不在法之有无,而在统治者之贤否也。我国儒家并主人治,西儒亚里斯多德之哲人政治说,亦即主张人治者。
汉语大词典
(1).谓以人伦关系、道德观念和其他意识形态准则约束人民,治理国家。《礼记·大传》:“名者,人治之大者。”郑玄注:“人治所以正人。”汉王充《论衡·本性》:“情性者,人治之本,礼乐所由生也。”吴汝纶《答严幼陵》:“抑执事之译此书,盖伤吾士之不竞,惧炎黄数千年之种族,将遂无以自存,而惕惕焉欲进之以人治也。”(2).与“法治”相对。主张“人治”者认为国之治乱,不在法而在统治者的贤能与否。
国语辞典
认为国家兴衰治乱的关键在于统治者的贤能与否,而不在于法律的一种主张。相对于法治而言,如:「讲求民主与法治精神,排除人治的施政理念,是现代国家政治的发展趋势。」人治[rénzhì]⒈认为国家兴衰治乱的关键在于统治者的贤能与否,而不在于法律的一种主张。相对于法治而言。例如:「讲求民主与法治精神,排除人治的施政理念,是现代国家政治的发展趋势。」英语ruleofman法语gouvernanceparlavertuhumaine(philosophie)​
其他解释
1.谓人伦之治也。《礼记·大传》:「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也可谓之母乎。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注:「人治所以正人。」疏:「名,谓母妇之名,言得之则昭穆明,失之则上下乱,是人治之大者也,可得不慎之乎。」
其他释义
1.谓以人伦关系﹑道德观念和其他意识形态准则约束人民,治理国家。2.与'法治'相对。主张'人治'者认为国之治乱,不在法而在统治者的贤能与否。
人治造句
1.前言:道教“祝由符咒”起源于巫术,后世用以为人治病时,又体现出一定的实用价值。
2.“这是‘一国两制’的巨大成功,是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的成果。
3.基本法的核心原则,正是“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
4.这些医院的待遇可能会搞到你破产,也可能品质恶劣,不过至少你有人治疗。
5.那你倒是说说看,若是胡言乱语,寡人治你欺君之罪!
6.良医有两种:一种是自己能够把病人治好;一种是知道自己治不好,而把病人推荐给其他医生。
7.而且在这里面,“人治”的影响要大过法治的影响,我们的法治进程依然需要筚路蓝缕、寝苫枕块、栉风沐雨。
8.从“毛”开始,到现在全是人治,一档之私自毛开始,慢慢演变为一己之私,“法”在权的胯下无病呻吟,要形容就是“头开坏了,路走远了,想回头难了!”。
9.泰式按摩就像是一种艺术,是瑜伽与按摩的混合,是用你的能量去给别人治疗,或让别人感到放松。学习这个感觉很好。
10.每个本局的议员,亦必知道若要市民生活如常,"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只许成功,不可失败。本港的命运,从今已与祖国不可分割,必须风雨同舟。
人治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