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悬鱼
xuán yú

【拼音】:xuán yú

【注音】:ㄒㄨㄢˊㄩˊ

【结构】:悬(上下结构)鱼(上下结构)

【简体】:悬鱼

【繁体】:懸魚

字义分解
悬鱼的解释
词语解释
上钩的鱼。《后汉书.羊续传》:'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后以'悬鱼'指为官清廉。佩带鱼符或鱼袋。铃柄上的鱼形饰物。即鱼板。悬于寺院中的鱼形之板,击之以报事。
基础解释
上钩的鱼。《后汉书.羊续传》:/'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后以/'悬鱼/'指为官清廉。佩带鱼符或鱼袋。铃柄上的鱼形饰物。即鱼板。悬于寺院中的鱼形之板,击之以报事。
引证解释
⒈上钩的鱼。引晋葛洪《抱朴子·广譬》:“悬鱼惑於芳饵,槛虎死於笼狐。”明朱鼎《玉镜台记·苏狱》:“多病多愁减带围,困纍纍命若悬鱼。”⒉亦作“悬枯”、“悬枯鱼”。引《后汉书·羊续传》:“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於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晋书·姚兴载记下》:“然明不照下,弗感悬鱼。”宋徐积《和路朝奉所居》之六:“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清汤璥《<交翠轩笔记>后序》:“南阳悬鱼之庭,卷不离手;魏郡课树之暇,目以代耕。”《陈书·宗元饶传》:“求粟不猒,愧王沉之出賑;徵鱼无限,异羊续之悬枯。”清宋琬《送别俞眉仙归新安》诗:“郭外行春策病马,壁间退食悬枯鱼。”⒊佩带鱼符或鱼袋。引《辽史·礼志一》:“皇帝服金文金冠,白綾袍,絳带,悬鱼。”明梅鼎祚《玉合记·宸游》:“只今画袴悬鱼,朱扉施马。”⒋铃柄上的鱼形饰物。引《太平御览》卷三三八引汉应劭《风俗通》:“铃柄施悬鱼。鱼者,欲君臣沉静如鱼之入水,不可復得闻见耳。”⒌即鱼板。悬于寺院中的鱼形之板,击之以报事。引明唐寅《题自画水山》诗:“乱山杂云晓葱蘢,遥见悬鱼是梵宫。”
网络解释
悬鱼建筑装饰,大多用木板雕刻而成,位于悬山(古代建筑中的屋顶样式之一)或歇山(古代建筑中的屋顶样式之一)屋顶两端的博风板下,垂于正脊。得名与其形状有关。因为最初为鱼形,并从屋顶悬垂,故名悬鱼。
综合释义
上钩的鱼。晋葛洪《抱朴子·广譬》:“悬鱼惑於芳饵,槛虎死於笼狐。”明朱鼎《玉镜台记·苏狱》:“多病多愁减带围,困纍纍命若悬鱼。”《后汉书·羊续传》:“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於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后以“悬鱼”指为官清廉。《晋书·姚兴载记下》:“然明不照下,弗感悬鱼。”宋徐积《和路朝奉所居》之六:“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清汤璥《<交翠轩笔记>后序》:“南阳悬鱼之庭,卷不离手;魏郡课树之暇,目以代耕。”亦作“悬枯”、“悬枯鱼”。《陈书·宗元饶传》:“求粟不猒,愧王沉之出賑;徵鱼无限,异羊续之悬枯。”清宋琬《送别俞眉仙归新安》诗:“郭外行春策病马,壁间退食悬枯鱼。”佩带鱼符或鱼袋。《辽史·礼志一》:“皇帝服金文金冠,白綾袍,絳带,悬鱼。”明梅鼎祚《玉合记·宸游》:“只今画袴悬鱼,朱扉施马。”铃柄上的鱼形饰物。《太平御览》卷三三八引汉应劭《风俗通》:“铃柄施悬鱼。鱼者,欲君臣沉静如鱼之入水,不可復得闻见耳。”即鱼板。悬于寺院中的鱼形之板,击之以报事。明唐寅《题自画水山》诗:“乱山杂云晓葱蘢,遥见悬鱼是梵宫。”悬鱼[xuányú]上钓的鱼。《抱朴子.外篇.广譬》:「悬鱼惑于芳饵,槛虎死于笼狐。」汉太守羊续,有人送他生鱼,他将鱼挂在中庭,下次再送时即指悬挂的鱼,以杜绝再度送礼。见《后汉书.卷三一.羊续传》。后即以悬鱼比喻清白廉洁。宋.徐积〈和路朝奉新居〉诗一五首之六:「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所佩带的金银鱼符、鱼袋。《辽史.卷四九.礼志一》:「皇帝服金文金冠,白绫袍,绦带,悬鱼。」传统建筑的装饰物,常由匠师以泥塑、交趾陶或剪黏的作品,加在山尖或山花的顶端,因其图形原以鱼为主,故称为「悬鱼」。
汉语大词典
(1).上钩的鱼。晋葛洪《抱朴子·广譬》:“悬鱼惑于芳饵,槛虎死于笼狐。”明朱鼎《玉镜台记·苏狱》:“多病多愁减带围,困累累命若悬鱼。”(2).《后汉书·羊续传》:“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后以“悬鱼”指为官清廉。《晋书·姚兴载记下》:“然明不照下,弗感悬鱼。”宋徐积《和路朝奉所居》之六:“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清汤璥《〈交翠轩笔记〉后序》:“南阳悬鱼之庭,卷不离手;魏郡课树之暇,目以代耕。”亦作“悬枯”、“悬枯鱼”。《陈书·宗元饶传》:“求粟不厌,愧王沉之出赈;徵鱼无限,异羊续之悬枯。”清宋琬《送别俞眉仙归新安》:“郭外行春策病马,壁间退食悬枯鱼。”(3).佩带鱼符或鱼袋。《辽史·礼志一》:“皇帝服金文金冠,白绫袍,绛带,悬鱼。”明梅鼎祚《玉合记·宸游》:“只今画裤悬鱼,朱扉施马。”(4).铃柄上的鱼形饰物。《太平御览》卷三三八引汉应劭《风俗通》:“铃柄施悬鱼。鱼者,欲君臣沉静如鱼之入水,不可复得闻见耳。”(5).即鱼板。悬于寺院中的鱼形之板,击之以报事。明唐寅《题自画水山》诗:“乱山杂云晓葱茏,遥见悬鱼是梵宫。”
国语辞典
上钓的鱼。
辞典修订版
上钓的鱼。《抱朴子.外篇.广譬》:「悬鱼惑于芳饵,槛虎死于笼狐。」汉太守羊续,有人送他生鱼,他将鱼挂在中庭,下次再送时即指悬挂的鱼,以杜绝再度送礼。见《后汉书.卷三一.羊续传》。后即以悬鱼比喻清白廉洁。宋.徐积〈和路朝奉新居〉诗一五首之六:「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所佩带的金银鱼符、鱼袋。《辽史.卷四九.礼志一》:「皇帝服金文金冠,白绫袍,绦带,悬鱼。」传统建筑的装饰物,常由匠师以泥塑、交趾陶或剪黏的作品,加在山尖或山花的顶端,因其图形原以鱼为主,故称为「悬鱼」。
其他释义
1.上钩的鱼。2.《后汉书.羊续传》:'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后以'悬鱼'指为官清廉。3.佩带鱼符或鱼袋。4.铃柄上的鱼形饰物。5.即鱼板。悬于寺院中的鱼形之板,击之以报事。
悬鱼造句
1.但时下少数官员以“人情”说事,将自己置于“被动”之地,“羊续悬鱼”无疑揭穿了这些借口的“画皮”。
2.最近,再次读到“羊续悬鱼”的故事时,我的眼前又一次浮现出部队首长“你这样做是看低了我”的告诫。
3.东汉羊续悬鱼拒贿,自此无人登门送礼;北宋包拯执法如山,治下很难舞弊徇私。
4.“悬鱼”的普遍使用和造型的多样化,与泰顺人们自然恬静的耕读生活和山水情怀分不开,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渊源。
5.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6.浙江泰顺古民居建筑装饰风格独特,尤其是装饰于屋檐下造型丰富多彩的悬鱼构件,是泰顺古民居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
7.汉代“羊续悬鱼”的典故对如何却“盛情”提供了借鉴。
8.历史上,羊续悬鱼、山涛悬丝、苏琼悬瓜、周新悬鹅等拒礼之举,都是坚守公私之间的界限。
9.历史上,羊续悬鱼、山涛悬丝、苏琼悬瓜、周新悬鹅等拒礼之举,都留下了洗涤厅事、廉洁自律的佳话。
10.王德用称黑王相公,赵清献号铁面御史;刘守爱民,蒲鞭示辱,羊君洁已,官署悬鱼
悬鱼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