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矢石
shǐ shí

【拼音】:shǐ shí

【注音】:ㄕˇㄕˊ

【结构】:矢(独体结构)石(半包围结构)

【简体】:矢石

【繁体】:矢石

字义分解
矢石的解释
词语解释
1.箭和垒石,古时守城的武器。2.指战争,打仗。矢石[shǐshí]⒈箭和垒石,古时守城的武器。⒉指战争,打仗。
基础解释
箭和垒石,古时守城的武器。指战争,打仗。
引证解释
⒈箭和垒石,古时守城的武器。引《左传·襄公十年》:“荀偃、士匄帅卒攻偪阳,亲受矢石。”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弟与我同冒矢石,疮痍周身,伤失右眼,不得尺寸之报,吾乃重金累紫,何心以安?”⒉指战争,打仗。引《史记·晋世家》:“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復受次赏。”晋葛洪《抱朴子·逸民》:“孟子不以矢石为功,扬云不以治民益世,求仁而得,不亦可乎!”宋曾巩《本朝政要策·契丹》:“天子抑其言,而讲和之策遂定焉。自此边境去矢石之忧。”
网络解释
矢石矢石,汉语词汇。
释义
1、指箭和垒石,古时守城的武器。2.指战争,打仗。
综合释义
箭和垒石,古时守城的武器。《左传·襄公十年》:“荀偃、士匄帅卒攻偪阳,亲受矢石。”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弟与我同冒矢石,疮痍周身,伤失右眼,不得尺寸之报,吾乃重金累紫,何心以安?”指战争,打仗。《史记·晋世家》:“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復受次赏。”晋葛洪《抱朴子·逸民》:“孟子不以矢石为功,扬云不以治民益世,求仁而得,不亦可乎!”宋曾巩《本朝政要策·契丹》:“天子抑其言,而讲和之策遂定焉。自此边境去矢石之忧。”矢石[shǐshí]箭和石头,都是古时的武器。《左传.襄公十年》:「五月庚寅,荀偃士自帅卒攻偪阳,亲受矢石。」。
汉语大词典
(1).箭和垒石,古时守城的武器。《左传·襄公十年》:“荀偃、士丐帅卒攻偪阳,亲受矢石。”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弟与我同冒矢石,疮痍周身,伤失右眼,不得尺寸之报,吾乃重金累紫,何心以安?”(2).指战争,打仗。《史记·晋世家》:“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晋葛洪《抱朴子·逸民》:“孟子不以矢石为功,扬云不以治民益世,求仁而得,不亦可乎!”宋曾巩《本朝政要策·契丹》:“天子抑其言,而讲和之策遂定焉。自此边境去矢石之忧。”
国语辞典
箭和石头,都是古时的武器。矢石[shǐshí]⒈箭和石头,都是古时的武器。引《左传·襄公十年》:「五月庚寅,荀偃士自帅卒攻偪阳,亲受矢石。」
辞典修订版
箭和石头,都是古时的武器。《左传.襄公十年》:「五月庚寅,荀偃士自帅卒攻偪阳,亲受矢石。」
矢石造句
1.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中原王朝与东北关系的密切,魏晋史家以“楛矢石砮”为依据,断定古肃慎位于东北的北部。
2.后汉末中原势力进入东北的结果,导致发现了使用“楛矢石砮”的挹娄,从而视其为肃慎。
3.风者,百病之始也。古人避风如避矢石焉。
4.以藤为牌,铳子虽不御,而矢石枪刀皆可蔽。
5.我皇考太祖高皇帝,当元末乱离,群雄角逐,披冒霜露,栉沐风雨,攻城野战,亲赴矢石,身被创痍,勤劳艰难,危苦甚矣。
6.故壮士从军,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灾难者,为重赏使也。
7.如今我江东六郡,是诸将军率多少健儿抛头颅、洒热血,伯符更跨马砾阵,亲冒矢石,才寸寸争夺而来;又是诸位先生殚精竭虑,苦心经营,方有今日之盛。
8.徐州牧陶谦更是亲冒矢石登城指挥,校尉曹豹率领丹阳兵护卫在陶谦左右,陈登也是带伤在城楼上进行指挥。
9.北宋年间,锋火连年,兵慌马乱,矢石之难,兵连祸结,赤地千里,人们是多么希望偃甲息兵,休养生息啊!女真族与契丹,大宋三者互相交界。
10.甲寅,魏人百道攻城,城中负户蒙楯,胡僧祐亲当矢石,尽夜督战,奖励将士,明行赏罚,众咸致死,所向摧殄,魏不得前。
矢石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