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一反
yī fǎn

【拼音】:yī fǎn

【注音】:一ㄈㄢˇ

【结构】:一(独体结构)反(半包围结构)

字义分解
一反的解释
词语解释
完全反过来。一反[yīfǎn]⒈完全反过来。
引证解释
⒈完全反过来。《新唐书·孟简传》:“代李逊为浙东观察使。引逊抑士族,右编人,至恣横不检。及简,一反之,农估兼受其弊,时谓两失之。”毛泽东《把军队变为工作队》:“今后将一反过去二十年先乡村后城市的方式,而改变为先城市后乡村的方式。”朱丹《画外随笔》:“解放后,老人一反过去的习惯,常常出门拜客,参与社会活动。”
网络解释
一反(古代词语)一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īfǎn,意思是完全反过来。
综合释义
完全反过来。《新唐书·孟简传》:“代李逊为浙东观察使。逊抑士族,右编人,至恣横不检。及简,一反之,农估兼受其弊,时谓两失之。”毛泽东《把军队变为工作队》:“今后将一反过去二十年先乡村后城市的方式,而改变为先城市后乡村的方式。”朱丹《画外随笔》:“解放后,老人一反过去的习惯,常常出门拜客,参与社会活动。”一反[yīfǎn]
网友释义
一反完全反过来。《新唐书·孟简传》:“代李逊为浙东观察使。逊抑士族,右编人,至恣横不检。及简,一反之,农估兼受其弊,时谓两失之。”毛泽东《把军队变为工作队》:“今后将一反过去二十年先乡村后城市的方式,而改变为先城市后乡村的方式。”朱丹《画外随笔》:“解放后,老人一反过去的习惯,常常出门拜客,参与社会活动。”一反,为新热血英豪裏的一种格斗技巧,以巧妙和迅速的方式化解对手的攻击(除破防招式以及各种元素攻击外)。往往会一反的人,是实力的体现。一反又称为防御反击的一种,比普通的反击更为迅速。XC+X或者XC+C。再对手攻击的第一下同时,瞬间按下此操作完成一反技巧。
汉语大词典
完全反过来。《新唐书·孟简传》:“代李逊为浙东观察使。逊抑士族,右编人,至恣横不检。及简,一反之,农估兼受其弊,时谓两失之。”毛泽东《把军队变为工作队》:“今后将一反过去二十年先乡村后城市的方式,而改变为先城市后乡村的方式。”朱丹《画外随笔》:“解放后,老人一反过去的习惯,常常出门拜客,参与社会活动。”
其他释义
1.完全反过来。
一反造句
1.看了一篇新闻报道后,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我要听到你的声音,让我知道现在的你安然无恙。
2.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3.为了唬住对方,他一反平日的嘻笑态度,装得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
4.海藻问宋看到蜗牛的第一反应,宋说:他这么小,这么弱,这么慢在大千世界里,按照自己的步调行走,随便谁一个无意的脚步,都会把他踏扁,我很舍不得。
5.不过,具体草案的意见征集,事后仍然只有一个笼统性的采纳情况说明,而不会对每位参与者进行逐一反馈。
6.幸得冯习、张南相助,分兵把守四门,城中荆州军马无一反抗尽皆归降。
7.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本来习惯隐居幕后的,一反常态,出现在各个战区,就是为了完成这个使命。
8.历史虽然漫长,但兴亡之理如出一辙,举一反三,虽百代可知。
9.歷史虽然漫长,但兴亡之理如出一辙,举一反三,虽百代可知。
10.中国的老百姓和小龙虾很像,最能忍最能扛,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生存,虽然有两只钳子,但常被人在背后捅刀,而且也夹不到对方。一有惊吓,第一反应就是往后退。
一反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