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偷声
tōu shēng

【拼音】:tōu shēng

【注音】:ㄊㄡㄕㄥ

【结构】:偷(左右结构)声(上下结构)

【简体】:偷声

【繁体】:偷聲

字义分解
偷声的解释
词语解释
1.唐宋词曲术语。唐代绝句多配乐歌唱。歌唱常用和声﹑散声﹑偷声等方法以调节曲调的抑扬缓急。偷声,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如唐张志和《渔歌子》词第三句'青箬笠,绿蓑衣',刘禹锡《潇湘神词》第一句'斑竹枝,斑竹枝',都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为三字二句。因而偷声﹑减字常连用。宋杨无咎《雨中花令》词:'换羽移宫﹐偷声减字﹐不顾人肠断。'清金农《五月二日吴孝廉瀚上舍濂招饮……醉成此诗》:'君家兄弟工谱曲﹐减字偷声皆乐録。'又古人依谱填词,虽有一定格式,但在声腔上仍可自由伸缩。如《木兰花》上下阕原是各押三个仄韵,后来填词者不但把上下阕的第三句各减去三字,并且将三﹑四两句的仄韵改为平韵,就好象这个平韵是从别处偷取来的,所以叫偷声。新调《木兰花》因而另名《偷声木兰花》。2.形容暗地小声说话。偷声[tōushēng]⒈唐宋词曲术语。唐代绝句多配乐歌唱。歌唱常用和声、散声、偷声等方法以调节曲调的抑扬缓急。偷声,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如唐张志和《渔歌子》词第三句“青箬笠,绿蓑衣”,刘禹锡《潇湘神词》第一句“斑竹枝,斑竹枝”,都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为三字二句。因而偷声、减字常连用。宋杨无咎《雨中花令》词:“换羽移宫,偷声减字,不顾人肠断。”清金农《五月二日吴孝廉瀚上舍濂招饮……醉成此诗》:“君家兄弟工谱曲,减字偷声皆乐録。”又古人依谱填词,虽有一定格式,但在声腔上仍可自由伸缩。如《木兰花》上下阕原是各押三个仄韵,后来填词者不但把上下阕的第三句各减去三字,并且将三、四两句的仄韵改为平韵,就好象这个平韵是从别处偷取来的,所以叫偷声。新调《木兰花》因而另名《偷声木兰花》。⒉形容暗地小声说话。
基础解释
唐宋词曲术语。唐代绝句多配乐歌唱。歌唱常用和声﹑散声﹑偷声等方法以调节曲调的抑扬缓急。偷声,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形容暗地小声说话。
引证解释
⒈唐宋词曲术语。唐代绝句多配乐歌唱。歌唱常用和声、散声、偷声等方法以调节声调的抑扬缓急。偷声,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如唐张志和《渔歌子》词第三句“青篛笠,绿蓑衣”,刘禹锡《潇湘神词》第一句“斑竹枝,斑竹枝”,都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为三字二句。因而偷声、减字常连用。又古人依谱填词,虽有一定格式,但在声腔上仍可自由伸缩。如《木兰花》上下阕原是各押三个仄韵,后来填词者不但把上下阕的第三句各减去三字,并且将三、四两句的仄韵改为平韵,就好象这个平韵是从别处偷取来的,所以叫偷声。新调《木兰花》因而另名《偷声木兰花》。引宋杨无咎《雨中花令》词:“换羽移宫,偷声减字,不顾人肠断。”清金农《五月二日吴孝廉瀚上舍濂招饮……醉成此诗》:“君家兄弟工谱曲,减字偷声皆乐録。”⒉形容暗地小声说话。引柳青《狠透铁》:“他的大女儿在没有公公、婆婆和女婿的场合下,偷声说:‘爸爸,你甭那么别扭。人家不高兴你,说你狠透铁。’”
网络解释
偷声1.唐宋词曲术语。唐代绝句多配乐歌唱。歌唱常用和声﹑散声﹑偷声等方法以调节曲调的抑扬缓急。偷声,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如《木兰花》上下阕原是各押三个仄韵,后来填词者不但把上下阕的第三句各减去三字,并且将三﹑四两句的仄韵改为平韵,就好像这个平韵是从别处偷取来的,所以叫偷声。新调《木兰花》因而另名《偷声木兰花》。
综合释义
唐宋词曲术语。唐代绝句多配乐歌唱。歌唱常用和声、散声、偷声等方法以调节声调的抑扬缓急。偷声,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如唐张志和《渔歌子》词第三句“青篛笠,绿蓑衣”,刘禹锡《潇湘神词》第一句“斑竹枝,斑竹枝”,都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为三字二句。因而偷声、减字常连用。宋杨无咎《雨中花令》词:“换羽移宫,偷声减字,不顾人肠断。”清金农《五月二日吴孝廉瀚上舍濂招饮……醉成此诗》:“君家兄弟工谱曲,减字偷声皆乐録。”又古人依谱填词,虽有一定格式,但在声腔上仍可自由伸缩。如《木兰花》上下阕原是各押三个仄韵,后来填词者不但把上下阕的第三句各减去三字,并且将三、四两句的仄韵改为平韵,就好象这个平韵是从别处偷取来的,所以叫偷声。新调《木兰花》因而另名《偷声木兰花》。形容暗地小声说话。柳青《狠透铁》:“他的大女儿在没有公公、婆婆和女婿的场合下,偷声说:‘爸爸,你甭那么别扭。人家不高兴你,说你狠透铁。’”唐代绝句配乐歌唱时,为调节声调所用的方法。即在一句内偷去一字。如唐.张志和〈渔歌子〉「青蒻笠,绿蓑衣」,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为三字二句。古人依谱填词,有一定格式,但在声腔上作者有时仍可自由伸缩更换,因其声韵的变换就像别处偷来一样,故称为「偷声」。如木兰花上下阙原来各押三个仄韵,后来的填词者不但把上下阙的第三句各减去三字,并且将三、四两句的仄韵改为平韵,因此这个新调的木兰花称为「偷声木兰花」。
汉语大词典
(1).唐宋词曲术语。唐代绝句多配乐歌唱。歌唱常用和声、散声、偷声等方法以调节声调的抑扬缓急。偷声,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如唐张志和《渔歌子》词第三句“青箬笠,绿蓑衣”,刘禹锡《潇湘神词》第一句“斑竹枝,斑竹枝”,都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为三字二句。因而偷声、减字常连用。宋杨无咎《雨中花令》词:“换羽移宫,偷声减字,不顾人肠断。”清金农《五月二日吴孝廉瀚上舍濂招饮……醉成此诗》:“君家兄弟工谱曲,减字偷声皆乐录。”又古人依谱填词,虽有一定格式,但在声腔上仍可自由伸缩。如《木兰花》上下阕原是各押三个仄韵,后来填词者不但把上下阕的第三句各减去三字,并且将三、四两句的仄韵改为平韵,就好象这个平韵是从别处偷取来的,所以叫偷声。新调《木兰花》因而另名《偷声木兰花》。(2).形容暗地小声说话。柳青《狠透铁》:“他的大女儿在没有公公、婆婆和女婿的场合下,偷声说:‘爸爸,你甭那么别扭。人家不高兴你,说你狠透铁。’”
国语辞典
唐代绝句配乐歌唱时,为调节声调所用的方法。即在一句内偷去一字,如唐.张志和〈渔歌子〉「青蒻笠,绿蓑衣」,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为三字二句。偷声[tōushēng]⒈唐代绝句配乐歌唱时,为调节声调所用的方法。即在一句内偷去一字,如唐·张志和〈渔歌子〉「青蒻笠,绿蓑衣」,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为三字二句。⒉古人依谱填词,有一定格式,但在声腔上作者有时仍可自由伸缩更换,因其声韵的变换就像别处偷来一样,故称为「偷声」。如木兰花上下阙原来各押三个仄韵,后来的填词者不但把上下阙的第三句各减去三字,并且将三、四两句的仄韵改为平韵,因此这个新调的木兰花称为「偷声木兰花」。
辞典修订版
唐代绝句配乐歌唱时,为调节声调所用的方法。即在一句内偷去一字,如唐.张志和〈渔歌子〉「青蒻笠,绿蓑衣」,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为三字二句。古人依谱填词,有一定格式,但在声腔上作者有时仍可自由伸缩更换,因其声韵的变换就像别处偷来一样,故称为「偷声」。如木兰花上下阙原来各押三个仄韵,后来的填词者不但把上下阙的第三句各减去三字,并且将三、四两句的仄韵改为平韵,因此这个新调的木兰花称为「偷声木兰花」。
其他解释
唱绝句时,为调节抑扬缓急之声调,乃用和声、散声、偷声等诸法。偷声,即在句之中偷一字填入者。例如:唐、张志和〈渔歌子〉之第三句:「青篛笠、绿蓑衣。」唐、刘禹锡〈潇湘神〉第一句:「斑竹枝、斑竹枝。」偷七字句中之一字,将其分为二句三字之类也。
偷声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