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烟云过眼
yān yún guò yǎn

【拼音】:yān yún guò yǎn

【注音】:一ㄢㄩㄣˊㄍㄨㄛˋ一ㄢˇ

【词性】:成语。

【繁体】:煙雲過眼

字义分解
烟云过眼的解释
词语解释
语出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后用以比喻身外之物,不加重视。亦比喻事物转瞬即逝,不留痕迹。烟云过眼[yānyúnguòyǎn]⒈语出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后用以比喻身外之物,不加重视。亦比喻事物转瞬即逝,不留痕迹。
基础解释
烟云从眼前飘过。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引证解释
⒈后用以比喻身外之物,不加重视。亦比喻事物转瞬即逝,不留痕迹。引语出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復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宋赵蕃《观祝少林所藏画》诗:“烟云过眼还收去,怯似凭栏久立时。”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余於器玩,不甚留意,后为人取去,烟云过眼矣。”清黄景仁《小除日经厂市见王叔明画爱不克购归以志懊》诗:“烟云过眼沙脱手,不知去落何人厨。”
综合释义
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余于器玩不甚留意,后为人取去,~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
网友释义
烟云过眼,成语,意思是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语出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后用以比喻身外之物,不加重视。亦比喻事物转瞬即逝,不留痕迹。
汉语大词典
亦作“烟云过眼”。语出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后用以比喻身外之物,不加重视。亦比喻事物转瞬即逝,不留痕迹。宋赵蕃《观祝少林所藏画》诗:“烟云过眼还收去,怯似凭栏久立时。”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余于器玩,不甚留意,后为人取去,烟云过眼矣。”清黄景仁《小除日经厂市见王叔明画爱不克购归以志懊》诗:“烟云过眼沙脱手,不知去落何人厨。”
国语辞典
比喻事物转眼即逝,不留痕迹,如:「这些事都已烟云过眼了。」也作「过眼云烟」。烟云过眼[yānyúnguòyǎn]⒈比喻事物转眼即逝,不留痕迹。也作「过眼云烟」。例如:「这些事都已烟云过眼了。」成语解释烟云过眼
其他释义
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出处
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烟云过眼造句
1.古往今来,中原多少战事如烟云过眼,唯鸿沟引出的故事成千古绝唱。
2.老大不惑的年华,就这么日复一日的,在又愿意过年之中不由人地若烟云过眼飞驰。
3.岁月无情,烟云过眼,是坚守心灵的孤岛,还是驶向未知的彼岸,都是一种不可抵达的期盼。
4.散散步,烟云过眼;挥挥手,紫气东来。
5.楼兰古城,流云帝国昔日的首府,曾经的繁华如烟云过眼
6.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在我眼里如同烟云过眼
7.过云楼得名于苏东坡所说的“书画于人,不过是烟云过眼而已”。
8.烟云过眼沙脱手,不知去落何人厨。
9.而人生长着百年,短则数十寒暑,又有何值得耀武扬威的,不过是烟云过眼矣?人生如月,月满则亏,凡事岂能尽人意,但求于心无愧。
10.因缘无常,烟云过眼,你我还是天各一方的好。
烟云过眼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