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箝口结舌
qián kǒu jié shé

【拼音】:qián kǒu jié shé

【注音】:ㄑ一ㄢˊㄎㄡˇㄐ一ㄝˊㄕㄜˊ

【词性】:成语。

【简体】:箝口结舌

【繁体】:箝口結舌

字义分解
箝口结舌的解释
词语解释
闭口不敢发表言论。箝口结舌[qiánkǒujiéshé]⒈闭口不敢发表言论。
引证解释
⒈闭口不敢发表言论。引宋司马光《乞改求谏诏书札子》:“是詔书始於求諫,而终於拒諫也,臣恐天下之士益箝口结舌,非国家之福也。”明无名氏《鸣凤记·二臣哭夏》:“箝口结舌,尚恐祸至,谁敢捨身力救。”清昭槤《啸亭杂录·王述庵书》:“近来州县所以鱼肉诸生,其意盖在立威,威立而诸生箝口结舌,则庶民何敢出而争控。”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国内颇纷纭多事,简直无从说起,生人箝口结舌,尚虞祸及,读明末稗史,情形庶几近之。”
综合释义
闭口不敢发表言论。宋司马光《乞改求谏诏书札子》:“是詔書始於求諫,而終於拒諫也,臣恐天下之士益箝口結舌,非國家之福也。”明无名氏《鸣凤记·二臣哭夏》:“箝口結舌,尚恐禍至,誰敢捨身力救。”清昭槤《啸亭杂录·王述庵书》:“近來州縣所以魚肉諸生,其意蓋在立威,威立而諸生箝口結舌,則庶民何敢出而争控。”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国内颇纷纭多事,简直无从说起,生人箝口结舌,尚虞祸及,读明末稗史,情形庶几近之。”箝口结舌[qiánkǒujiéshé]紧闭嘴巴,舌头像打结一般,不敢发言。宋.司马光〈乞改求谏诏书劄子〉:「臣恐天下之士益箝口结舌,非国家之福也。」也作「缄口结舌」、「钳口结舌」。
网友释义
【名称】箝口结舌【拼音】qiánkǒujiéshé【解释】形容不敢讲话。【出处】宋·司马光《乞改求谏诏书札子》:“是诏书始于求谏,而终于拒谏也,臣恐天下之士益箝口结舌,非国家之福也。”
国语辞典
紧闭嘴巴,舌头像打结一般,不敢发言。宋.司马光〈乞改求谏诏书劄子〉:「臣恐天下之士益箝口结舌,非国家之福也。」也作「缄口结舌」、「钳口结舌」。箝口结舌[qiánkǒujiéshé]⒈紧闭嘴巴,舌头像打结一般,不敢发言。宋·司马光〈乞改求谏诏书劄子〉:「臣恐天下之士益箝口结舌,非国家之福也。」也作「缄口结舌」、「钳口结舌」。成语解释箝口结舌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紧闭嘴巴,舌头像打结一般,不敢发言。宋˙司马光˙乞改求谏诏书劄子:臣恐天下之士益箝口结舌,非国家之福也。亦作缄口结舌、钳口结舌。
其他释义
1.闭口不敢发表言论。
箝口结舌造句
1.普天下才子读之,皆当瞠目愕顾,箝口结舌,倒地百拜,不知所为!史天然先喝声。
2.顿时,龙贾面目涨赤,箝口结舌,哑然失语,气焰顿失。
3.杀鸡吓猴子,满朝人士,瞧见这个时势,吓得箝口结舌,朝政的是非,人才的得失,半个字也不敢提及。[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网]
4.杀鸡吓猴子,满朝人士,瞧见这个时势,吓得箝口结舌,朝政的是非,人才的得失,半个字也不敢提及。[www.chazidian.com查字典]
5.杀鸡吓猴子,满朝人士,瞧见这个时势,吓得箝口结舌,朝政的是非,人才的得失,半个字也不敢提及。(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247898/箝口结舌造句)
箝口结舌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