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平典
píng diǎn

【拼音】:píng diǎn

【注音】:ㄆ一ㄥˊㄉ一ㄢˇ

【结构】:平(独体结构)典(上下结构)

字义分解
平典的解释
词语解释
1.公平的律令。2.平板质实。3.和平典雅。平典[píngdiǎn]⒈公平的律令。⒉平板质实。⒊和平典雅。
基础解释
公平的律令。平板质实。和平典雅。
引证解释
⒈公平的律令。引《后汉书·陈忠传》:“臣忠心常独不安,是故临事战惧,不敢穴见有所兴造,又不敢希意同僚,以谬平典。”《隋书·刑法志序》:“岁布平典,年垂简宪。”唐刘肃《大唐新语·持法》:“臣守平典,庶无寃滥,虽死不恨也。”⒉平板质实。引南朝梁锺嵘《<诗品>序》:“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⒊和平典雅。引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文》:“其文皆宗康李,然能更造平典,虽曰大輅始於椎轮,层冰由於积水,亦由其禀气和粹,正得其平耳。”章炳麟《论式》:“简文变古,志在桑中,徐庾承其流化,平典之风,於兹沫矣。”
网络解释
平典平典,读音为píngdiǎn,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公平的律令。
综合释义
公平的律令。《后汉书·陈忠传》:“臣忠心常独不安,是故临事战惧,不敢穴见有所兴造,又不敢希意同僚,以谬平典。”《隋书·刑法志序》:“岁布平典,年垂简宪。”唐刘肃《大唐新语·持法》:“臣守平典,庶无寃滥,虽死不恨也。”平板质实。南朝梁锺嵘《<诗品>序》:“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和平典雅。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文》:“其文皆宗康李,然能更造平典,虽曰大輅始於椎轮,层冰由於积水,亦由其禀气和粹,正得其平耳。”章炳麟《论式》:“简文变古,志在桑中,徐庾承其流化,平典之风,於兹沫矣。”
汉语大词典
(1).公平的律令。《后汉书·陈忠传》:“臣忠心常独不安,是故临事战惧,不敢穴见有所兴造,又不敢希意同僚,以谬平典。”《隋书·刑法志序》:“岁布平典,年垂简宪。”唐刘肃《大唐新语·持法》:“臣守平典,庶无冤滥,虽死不恨也。”(2).平板质实。南朝梁钟嵘《〈诗品〉序》:“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3).和平典雅。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文》:“其文皆宗康李,然能更造平典,虽曰大辂始于椎轮,层冰由于积水,亦由其禀气和粹,正得其平耳。”章炳麟《论式》:“简文变古,志在桑中,徐庾承其流化,平典之风,于兹沫矣。”
平典造句
1.而那些只有华词丽藻、炫人耳目的作品,或者“质木无文”“平典似道德论”的作品,早已被历史淘汰。
2.”显然,倘若就玄言诗论玄言诗,认识就必然局限在“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的传统观点范围内。
3.只不过玄言诗用抽象的方式写诗,使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皆平典似道德论”(《诗品》序);而陶、谢用形象的山水田园风光来抒情说理罢了。
4.”显然,倘若就玄言诗论玄言诗,认识就必然局限在“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的传统观点范围内。[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118217/]
5.而那些只有华词丽藻、炫人耳目的作品,或者“质木无文”“平典似道德论”的作品,早已被历史淘汰。https://www。chazidian。com/zj-118217/平典造句
平典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