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纲鉴
gāng jiàn

【拼音】:gāng jiàn

【注音】:ㄍㄤㄐ一ㄢˋ

【结构】:纲(左右结构)鉴(上下结构)

【繁体】:綱鑑

字义分解
纲鉴的解释
词语解释
明清人采用朱熹《通鉴纲目》体例编写通史,于'纲目'﹑'通鉴'各摘一字,称为纲鉴。如明王世贞《纲鉴会纂》﹑袁黄《袁了凡纲鉴》,清吴乘权《纲鉴易知录》等。
基础解释
明清人采用朱熹《通鉴纲目》体例编写通史,于/'纲目/'﹑/'通鉴/'各摘一字,称为纲鉴。如明王世贞《纲鉴会纂》﹑袁黄《袁了凡纲鉴》,清吴乘权《纲鉴易知录》等。
引证解释
⒈明清人采用朱熹《通鉴纲目》体例编写通史,於“纲目”、“通鉴”各摘一字,称为纲鉴。如明王世贞《纲鉴会纂》、袁黄《袁了凡纲鉴》,清吴乘权《纲鉴易知录》等。引太平天囯洪仁玕《军次实录·谕天下读书士子》:“惟喜读古文纲鑑,每得有忠真节义之句,便念念不忘,究不解所谓文法也。”
网络解释
纲鉴明袁黄《袁了凡纲鉴》、清吴乘权《纲鉴易知录》为纲鉴类史书名作。
综合释义
明清人采用朱熹《通鉴纲目》体例编写通史,於“纲目”、“通鉴”各摘一字,称为纲鉴。如明王世贞《纲鉴会纂》、袁黄《袁了凡纲鉴》,清吴乘权《纲鉴易知录》等。太平天囯洪仁玕《军次实录·谕天下读书士子》:“惟喜读古文纲鑑,每得有忠真节义之句,便念念不忘,究不解所谓文法也。”纲鉴[gāngjiàn]
汉语大词典
明清人采用朱熹《通鉴纲目》体例编写通史,于“纲目”、“通鉴”各摘一字,称为纲鉴。如明王世贞《纲鉴会纂》、袁黄《袁了凡纲鉴》,清吴乘权《纲鉴易知录》等。太平天国洪仁玕《军次实录·谕天下读书士子》:“惟喜读古文纲鉴,每得有忠真节义之句,便念念不忘,究不解所谓文法也。”
国语辞典
明、清的学者采用朱熹通鉴纲目的方式编纂史书,称为「纲鉴」。如王世真《纲鉴》、吴乘权《纲鉴易知录》等。
其他释义
1.明清人采用朱熹《通鉴纲目》体例编写通史,于'纲目'﹑'通鉴'各摘一字,称为纲鉴。如明王世贞《纲鉴会纂》﹑袁黄《袁了凡纲鉴》,清吴乘权《纲鉴易知录》等。
纲鉴造句
1.二是都会耍笔杆子,谁要是稍一得罪他,反击起来不大客气,经传纲鉴,随手引用;时文诗赋,顺势拈来。
纲鉴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