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1.官员的班行位次。2.官名,属鸿胪寺。明始置,清因之。序班[xùbān]⒈官员的班行位次。⒉官名,属鸿胪寺。明始置,清因之。
基础解释
官员的班行位次。官名,属鸿胪寺。明始置,清因之。
引证解释
⒈官员的班行位次。引唐李肇《翰林志》:“兴元二年,敕翰林学士朝服序班,宜准诸司官知制誥例。”⒉官名,属鸿胪寺。明始置,清因之。引《明史·职官志三》:“序班典侍班、齐班、纠仪及传赞。”《清史稿·职官志二》:“序班掌百官班次。”
网络解释
序班序班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明始置,清沿置,在清朝之位阶为从九品。序班职能通常是负责朝会和宴飨等礼节有关,宴享及进行各项活动中侍班、齐班、纠班及传赞等事,为配置于鸿胪寺或会同馆官署之基层官员。
综合释义
官员的班行位次。唐李肇《翰林志》:“兴元二年,敕翰林学士朝服序班,宜准诸司官知制誥例。”官名,属鸿胪寺。明始置,清因之。《明史·职官志三》:“序班典侍班、齐班、纠仪及传赞。”《清史稿·职官志二》:“序班掌百官班次。”序班[xùbān]官员的班行位次。唐.李肇〈翰林志〉:「兴元元年,敕翰林学士朝服序班,宜准诸司 官知制诰例。」职官名。明朝于鸿胪寺置序班,职司整饬廷殿行礼时百官的班位。清代因之。
汉语大词典
(1).官员的班行位次。唐李肇《翰林志》:“兴元二年,敕翰林学士朝服序班,宜准诸司官知制诰例。”(2).官名,属鸿胪寺。明始置,清因之。《明史·职官志三》:“序班典侍班、齐班、纠仪及传赞。”《清史稿·职官志二》:“序班掌百官班次。”
国语辞典
官员的班行位次。序班[xùbān]⒈官员的班行位次。引唐·李肇〈翰林志〉:「兴元元年,敕翰林学士朝服序班,宜准诸司官知制诰例。」⒉职官名。明朝于鸿胪寺置序班,职司整饬廷殿行礼时百官的班位。清代因之。
辞典修订版
官员的班行位次。唐.李肇〈翰林志〉:「兴元元年,敕翰林学士朝服序班,宜准诸司 官知制诰例。」职官名。明朝于鸿胪寺置序班,职司整饬廷殿行礼时百官的班位。清代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