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翰林院
hàn lín yuàn

【拼音】:hàn lín yuàn

【注音】:ㄏㄢˋㄌ一ㄣˊㄩㄢˋ

【词性】:名词。

【结构】:翰(左右结构)林(左右结构)院(左右结构)

【简体】:翰林院

【繁体】:翰林院

字义分解
翰林院的解释
词语解释
翰林院hànlínyuàn。(1)中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长官为掌院学士,属官有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统称翰林。翰林院[hànlínyuàn]⒈中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长官为掌院学士,属官有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统称翰林。英theImperialAcademy;
基础解释
唐代初置,宫廷供奉机构,安置文学、经术、卜、医、僧道、书画、弈棋人才,陪侍皇帝游宴娱乐,统称翰林院,并非正式官署。
引证解释
⒈官署名。唐初置,本为各种文艺技术内廷供奉之处。宋代犹以翰林院勾当官总领天文、书艺、图画、医官四局,以至御厨茶酒亦有翰林之称。至于翰林学士供职之所,在唐为学士院,至宋始称翰林学士院。元代称翰林兼国史院。明将著作、修史、图书等事务并归翰林院,成为外朝官署。清沿明制,翰林院掌编修国史及草拟制诰等,其长官为掌院学士。
网络解释
翰林院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综合释义
始于唐代,为待诏之所。宋设翰林学士院,职掌在内朝起草诏旨;此外在内侍省下设翰林院。明改学士院为翰林院,掌秘书著作。清代沿之。唐初置,本为各种文艺技术内廷供奉之处。宋代犹以翰林院勾当官总领天文、书艺、图画、医官四局,以至御厨茶酒亦有翰林之称。至于翰林学士供职之所,在唐为学士院,至宋始称翰林学士院。元代称翰林兼国史院。明将著作、修史、图书等事务并归翰林院,成为外朝官署。清沿明制,翰林院掌编修国史及草拟制诰等,其长官为掌院学士。
汉语大词典
官署名。唐初置,本为各种文艺技术内廷供奉之处。宋代犹以翰林院勾当官总领天文、书艺、图画、医官四局,以至御厨茶酒亦有翰林之称。至于翰林学士供职之所,在唐为学士院,至宋始称翰林学士院。元代称翰林兼国史院。明将著作、修史、图书等事务并归翰林院,成为外朝官署。清沿明制,翰林院掌编修国史及草拟制诰等,其长官为掌院学士。
国语辞典
始于唐代,为待诏之所。宋设翰林学士院,职掌在内朝起草诏旨;此外在内侍省下设翰林院。明改学士院为翰林院,掌秘书著作。清代沿之。翰林院[hànlínyuàn]⒈始于唐代,为待诏之所。宋设翰林学士院,职掌在内朝起草诏旨;此外在内侍省下设翰林院。明改学士院为翰林院,掌秘书著作。清代沿之。英语ImperialHanlinAcademy,lastingfromTangdynastyuntil1911德语Hanlin-Akademie(S)​法语AcadémieHanlin
辞典修订版
始于唐代,为待诏之所。宋设翰林学士院,职掌在内朝起草诏旨;此外在内侍省下设翰林院。明改学士院为翰林院,掌秘书着作。清代沿之。也称为「木天」、「禁林」。
其他释义
官署名。唐代初设,集各种才艺之人于院中供皇帝使令。开元末另开学士院,供职者称翰林学士。宋代设翰林学士院,为皇帝起草诏旨。明代成为外朝官署,清代沿设,为“储才”之所,掌编修国史、进讲经史、草拟文书等事务,长官是掌院学士。
翰林院造句
1.先后任翰林院修纂、军机处章京、右春坊右中允等职。
2.他叫赵勉,四年前他金榜题名,入选了翰林院,想问问大娘在翰林院供职的人都住在何处?
3.明成化年间,时被誉为理学大儒的陈献章,辞去翰林院检讨之官职回归家乡新会专意研学,设馆授徒。
4.清初发明火器“连珠铳”和主持铸造威远将军炮的戴梓,得不到朝廷重视,仅授翰林院侍讲一个散职,后竟因人进谗而被充军关外。
5.帅承瀛的座师、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更是高兴,他当下让刘墉出面,以翰林院众同仁为名,召集翰林聚餐,以贺帅承瀛升迁。
6.翰林院庶吉士徐骏,是康熙朝刑部尚书徐乾学的儿子,也是顾炎武的甥孙。
7.接着,群僚百官纷纷进言,御史中丞海青峰、署理兵部侍郎卢腾远、东宫洗马虞文俊、翰林院编修岑渡、礼部主事仲暄都上疏为任停云辩诬。
8.这个人叫梁朗先,他是个没落举人,是前清翰林院的庶吉士。
9.当时,区谔良、区大典、区大原相继进入翰林院,成为传颂一时的佳话。
10.进入翰林院,才有入阁拜相的可能;其他进士可以担任地方官、六部官员或监察官;举人出身就只能从教谕等低品级的小官做起。
翰林院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