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欲界
yù jiè

【拼音】:yù jiè

【注音】:ㄩˋㄐ一ㄝˋ

【结构】:欲(左右结构)界(上下结构)

【简体】:欲界

【繁体】:欲界

字义分解
欲界的解释
词语解释
欲界是一个佛教用语。佛教把世界分成欲界、色界、无色界,合称三界。从六趣本身,又将天、人、阿修罗称为三善趣或三善道,将地狱、饿鬼、畜生称为三恶趣或三恶道。欲界[yùjiè]⒈原为佛教语。三界之一。包括地狱、人间和六欲天等。以贪欲炽盛为其特征。后用以指尘世,人世。
引证解释
⒈佛教语。三界之一,在色界之下,包括六欲天、人间和地狱等。以色、食两欲炽盛而得名。参见“三界”。引明屠隆《綵毫记·游玩月宫》:“灵光保得长明皎,万里秋毫,早则个轻身慾界超。”参见“三界”。原为佛教语。三界之一。包括地狱、人间和六欲天等。以贪欲炽盛为其特征。后用以指尘世,人世。南朝梁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夕日欲頽,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明唐顺之《与张西磐尚书书》:“此身在欲界中,头出头没,乃知古人寡欲慎独工夫,真未敢屮艸论也。”清黄遵宪《香港感怀》诗:“五丁开凿后,欲界亦仙都。”
网络解释
欲界(佛教用语)欲界是一个佛教用语。佛教把世界分成欲界、色界、无色界,合称三界。从六趣本身,又将天、人、阿修罗称为三善趣或三善道,将地狱、饿鬼、畜生称为三恶趣或三恶道。
综合释义
佛教语。三界之一,在色界之下,包括六欲天、人间和地狱等。以色、食两欲炽盛而得名。明屠隆《綵毫记·游玩月宫》:“灵光保得长明皎,万里秋毫,早则个轻身慾界超。”参见“三界”。原为佛教语。三界之一。包括地狱、人间和六欲天等。以贪欲炽盛为其特征。后用以指尘世,人世。南朝梁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夕日欲頽,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明唐顺之《与张西磐尚书书》:“此身在欲界中,头出头没,乃知古人寡欲慎独工夫,真未敢屮艸论也。”清黄遵宪《香港感怀》诗:“五丁开凿后,欲界亦仙都。”参见“三界”。
汉语大词典
佛教语。三界之一,在色界之下,包括六欲天、人间和地狱等。以色、食两欲炽盛而得名。明屠隆《綵毫记·游玩月宫》:“灵光保得长明皎,万里秋毫,早则个轻身欲界超。”参见“三界”。原为佛教语。三界之一。包括地狱、人间和六欲天等。以贪欲炽盛为其特征。后用以指尘世,人世。南朝梁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明唐顺之《与张西磐尚书书》:“此身在欲界中,头出头没,乃知古人寡欲慎独工夫,真未敢屮草论也。”清黄遵宪《香港感怀》诗:“五丁开凿后,欲界亦仙都。”参见“三界”。
国语辞典
佛教上指存有色欲和食欲的有情世界。上至六欲天,中至人界的四大部洲,下至八大地狱等。欲界[yùjiè]⒈佛教上指存有色欲和食欲的有情世界。上至六欲天,中至人界的四大部洲,下至八大地狱等。
其他释义
1.原为佛教语。三界之一。包括地狱﹑人间和六欲天等。以贪欲炽盛为其特征。后用以指尘世﹐人世。
欲界造句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 
2.六欲天的天神和人间一样,有身体形相,并有物质生活的需求与精神生活的享乐,尚且耽溺於饮食男女的欲望之中,因此称为欲界
3.如果淫心没有断,无论修何法门,工夫善行修得再好,定力再深,也只能生欲界天。
4.事实上,修善业的人,只能生在欲界六天,色界天及无色界天中除了色界上层的五净居天是小乘的三果圣人所居,其余都是修习禅定者所生的禅定天。
5.然后再这三千五百的基础上,再精进,就不会象初修行一样了,虽然不能入大定,但入个欲界定,未到地定,是不难的。
6.否则,人类永远流浪在无常和产生痛苦的欲界,色界,无色界,全部被统称为轮回。
7.这个人放弃了欲界肉身构成的身体或得了色界的身体。
8.再说,天上的揪撕裂这些年来一直没放松对下界的操神,他看到欲界的天仙都愿意接受物科国的本事,非常高兴,急又唤得物科国王。
9.气果足而无漏窍,便长生不死,成漏尽神通,出欲界矣。
10.按小乘佛法,所谓欲界思惑,分九品,须分七次破,就是须七返生死,方能破之。
欲界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