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至一
zhì yī

【拼音】:zhì yī

【注音】:ㄓˋ一

【结构】:至(上下结构)一(独体结构)

字义分解
至一的解释
词语解释
古代哲学用语。指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或局面。至一[zhìyī]⒈古代哲学用语。指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或局面。
基础解释
古代哲学用语。指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或局面。
引证解释
⒈古代哲学用语。指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或局面。引《庄子·缮性》:“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羣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郭象注:“物皆自然,故至一也。”《荀子·议兵》:“暴悍勇力之属为之化而愿,旁辟曲私之属为之化而公,矜纠收繚之属为之化而调,夫是之谓大化至一。”
网络解释
至一至一,隶属寺库中国,其业务范围包括至一检测、至一奢护、至一科研、至一教育等。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奢侈品技术服务品牌。
综合释义
古代哲学用语。指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或局面。《庄子·缮性》:“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羣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郭象注:“物皆自然,故至一也。”《荀子·议兵》:“暴悍勇力之属为之化而愿,旁辟曲私之属为之化而公,矜纠收繚之属为之化而调,夫是之谓大化至一。”
汉语大词典
古代哲学用语。指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或局面。《庄子·缮性》:“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郭象注:“物皆自然,故至一也。”《荀子·议兵》:“暴悍勇力之属为之化而愿,旁辟曲私之属为之化而公,矜纠收缭之属为之化而调,夫是之谓大化至一。”
其他释义
1.古代哲学用语。指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或局面。
至一造句
1.为哀悼汶川地震遇难的人们,学校的国旗徐徐下降至一半。
2.所以棺材里头的僵尸瞬间被点燃,尽管它怪叫连连,挣扎不已,却也无济于事,片刻后便尽数化作了焦灰,女鬼不忍观看,兀自飘至一边低头哀思。
3.门关至一半,门里的高峻山崖突然四散崩碎,地面上,无数魑魅魍魉挨挨挤挤冲近;半空中,披甲天神腾云驾雾而来。
4.从四世纪到文艺复兴,很多关于耶稣孩童时期的"秘密时间"的故事都流传下来,耶稣的双亲在去埃及和往返的旅途中,甚至一个婴儿时期的耶稣也拥有和使用救世主的力量来保护他的双亲,直到他作为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离开家去与庙宇的学者们分庭抗礼的时候,让他的父母担忧了三天。
5.凉风袭来,才惊觉秋分节气已至。一层秋雨一层凉,防寒保暖添衣裳,一日三餐加营养,爱惜身体莫要忘,愿你一生幸福安康。
6.又是一年冬季至,一阵北风一层寒。整日忙碌挺辛苦,天凉别忘添衣裳。爱惜身体加营养,珍视友情常想想。短信情常言未尽,唯愿朋友多安康。
7.周望解释,联席会议类似“碰头会”,从权力和权威上比领导小组要矮半截甚至一截。
8.能轻易伤到自己的往往就是那个自己最信任和最爱的人,他的一句话、一个表情、甚至一个动作,有时都可以在自己的心上扎出一个洞来,而那个伤口他永远都看不到,更别提回来安抚。小喂 
9.丈夫去世后,她昼思夜想,食不甘味,卧不安席,竟至一病不起。
10.巨浪再次从我背后汹涌而至,一连两次又像以前那样把我卷起来,推向平坦的海岸。这两次大浪的冲击,后一次几乎要了我的命,因为海浪把我向前推时,把我冲撞到一块岩石上,使我立即失去了知觉,动弹不得。
至一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