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思辨
sī biàn

【拼音】:sī biàn

【结构】:思(上下结构)辨(左中右结构)

【简体】:思辨

【繁体】:思辨

字义分解
思辨的解释
词语解释
亦作“思辩”。思考辨析。语本《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哲学名词。即纯粹思考。对经验的思考而言。
基础解释
1.哲学上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毫无客观坐标。2.思考辨析:~能力。
网络解释
思辨哲学术语。①哲学上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毫无客观坐标;②思考辨析:~能力。思辨,首先是说它是一种思考方式,不是与外界相关的,甚至可以不符合逻辑,实践才可使主观见之于客观。
汉语大词典
(1).亦作“思辩”。思考辨析。语本《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若只是温凊之节,奉养之宜,可一日二日讲之而尽,用得甚学问思辩?”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二八》:“故必极学问思辨之力……然后可以治天下国家。”(2).哲学名词。即纯粹思考。对经验的思考而言。
辞典修订版
思考辨析,如:「他聪明灵敏,思辨能力很强。」纯粹的思维。即不依实际经验作思考,而从事于形式、范畴、关系的掌握与推究。不以外界事物为思考的对象,而以心为对象。
辞典简编版
思考辨析。 【造句】他聪明伶俐,思辨能力很强。
国语词典
思考辨析,如:「他聪明灵敏,思辨能力很强。」
近反义词
思辨造句
1.比如,高矮参差不齐的香烟柱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林立的建筑物和工业化城市的天际线,促使人们对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利弊展开思辨
2.“学问思辨行一气呵成,张弛有度,动静相宜。
3.只凭阅读本身并不能提高我们对任何事物的理解能力。如果一生中能读到一本好书,在阅读中又感到乐趣,这种乐趣又把我们引深到思考中去,在思辨中再得到更大的乐趣,这才是一本好书应有的介值,也是它真正存在的意义。
4.唯有“兼听”,才能以包容豁达的胸襟冷静应对甘言,洗耳恭听忠言,在理性的思辨中接近事实真相、广纳民意智慧、找准成功路径。
5.很明显,伊壁鸠鲁真正感兴趣的并不是纯思辨的形上学,而是人生的实践哲学,他只是需要原子论作为理论基础。
6.以药名入题,以药性思辨,以药效喻世,在那些寓意丰富的长短句中,在那种拈药行文的匠心里,有满腹的才情流泻,有理性的认知涌动。
7.被学界誉为中国佛教之双璧的天台宗和华严宗,虽然它们都倾向于思辨哲学,都注重于范畴、命题的阐述。
8.行动是必需品,思辨是奢侈品。
9.艺术问题在哲学层次上的思辨由来已久,从柏拉图“美是难的”到鲍姆加登创立“美学”,从康德判断力批判到萨特存在主义。
10.而这一切又是在情节的推进中实现的,不是在语言的思辨中实现的,“画鬼容易画人难”,这就更加难能可贵。
思辨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