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风烟
fēng yān

【拼音】:fēng yān

【注音】:ㄈㄥ一ㄢ

【结构】:风(半包围结构)烟(左右结构)

【简体】:风烟

【繁体】:風煙

字义分解
风烟的解释
词语解释
风烟fēngyān。(1)风尘、烟雾;云气。风烟[fēngyān]⒈风尘、烟雾;云气。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英mistandclouds;
基础解释
1.风和烟雾。2.景象;风光。3.犹风尘,尘世。4.风卷烟尘,借指战火、战乱。
引证解释
⒈风与烟;风与尘。引南朝齐谢朓《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风烟俱浄,天山共色。”唐寒山《诗》之二九七:“昨来攀葛上,半路困风烟。径窄衣难进,苔黏履不全。”⒉景象;风光。引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风烟标迥秀,英灵信多美。”唐白居易《西湖留别》诗:“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宋刘过《行香子·山水画面》词:“无限风烟,景趣天然,最宜他、隐者盘旋。”宋张耒《登海州城楼》诗:“客心不待伤千里,槛外风烟尽是愁。”⒊犹风尘,尘世。引宋苏舜钦《扬州城南延宾亭》诗:“风烟远近思高遁,豺虎纵横难息机。”明王世贞《自燕中来者云斥逐轻薄朝士殆尽赋此解嘲》诗:“争道误一叱,中谗堕风烟。”⒋指战乱、战火。引唐高适《信安王幕府诗》:“四郊增气象,万里絶风烟。”明许承钦《白沟河》诗:“辽宋曾戎马,风烟十六州。”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网络解释
风烟风烟,汉语词汇。
释义
1、风与烟(或雾气):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综合释义
风与烟;风与尘。南朝齐谢朓《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风烟俱浄,天山共色。”唐寒山《诗》之二九七:“昨来攀葛上,半路困风烟。径窄衣难进,苔黏履不全。”景象;风光。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风烟标迥秀,英灵信多美。”唐白居易《西湖留别》诗:“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宋刘过《行香子·山水画面》词:“无限风烟,景趣天然,最宜他、隐者盘旋。”宋张耒《登海州城楼》诗:“客心不待伤千里,槛外风烟尽是愁。”犹风尘,尘世。宋苏舜钦《扬州城南延宾亭》诗:“风烟远近思高遁,豺虎纵横难息机。”明王世贞《自燕中来者云斥逐轻薄朝士殆尽赋此解嘲》诗:“争道误一叱,中谗堕风烟。”指战乱、战火。唐高适《信安王幕府诗》:“四郊增气象,万里絶风烟。”明许承钦《白沟河》诗:“辽宋曾戎马,风烟十六州。”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汉语大词典
见“风烟”。(1).风与烟;风与尘。南朝齐谢朓《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唐寒山《诗》之二九七:“昨来攀葛上,半路困风烟。径窄衣难进,苔黏履不全。”(2).景象;风光。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风烟标迥秀,英灵信多美。”唐白居易《西湖留别》诗:“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宋刘过《行香子·山水画面》词:“无限风烟,景趣天然,最宜他、隐者盘旋。”宋张耒《登海州城楼》诗:“客心不待伤千里,槛外风烟尽是愁。”(3).犹风尘,尘世。宋苏舜钦《扬州城南延宾亭》诗:“风烟远近思高遁,豺虎纵横难息机。”明王世贞《自燕中来者云斥逐轻薄朝士殆尽赋此解嘲》诗:“争道误一叱,中谗堕风烟。”(4).指战乱、战火。唐高适《信安王幕府诗》:“四郊增气象,万里绝风烟。”明许承钦《白沟河》诗:“辽宋曾戎马,风烟十六州。”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亦作“风烟”。1.风与烟;风与尘。南朝齐谢朓《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唐寒山《诗》之二九七:“昨来攀葛上,半路困风烟。径窄衣难进,苔黏履不全。”2.景象;风光。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风烟标迥秀,英灵信多美。”唐白居易《西湖留别》诗:“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宋刘过《行香子·山水画面》词:“无限风烟,景趣天然,最宜他、隐者盘旋。”宋张耒《登海州城楼》诗:“客心不待伤千里,槛外风烟尽是愁。”3.犹风尘,尘世。宋苏舜钦《扬州城南延宾亭》诗:“风烟远近思高遁,豺虎纵横难息机。”明王世贞《自燕中来者云斥逐轻薄朝士殆尽赋此解嘲》诗:“争道误一叱,中谗堕风烟。”4.指战乱、战火。唐高适《信安王幕府诗》:“四郊增气象,万里绝风烟。”明许承钦《白沟河》诗:“辽宋曾戎马,风烟十六州。”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国语辞典
风景,如:「远望群山,风烟万里。」风烟[fēngyān]⒈风景。引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⒉随风而逝的烟。例如:「远望群山,风烟万里。」
辞典修订版
风景。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随风而逝的烟,如:「远望群山,风烟万里。」
其他释义
①风与烟(或雾气):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②指朦胧的景物: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③比喻战乱:不管风烟家万里,五更怀里啭歌喉。
风烟造句
1.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2.红花有绿叶相陪,高山有流水为知己,阳春有白雪作伴,人又岂能孤独于世,独挡红尘碌碌风烟?白落梅。
3.六王毕,四海一,历史风烟深处的大秦,随始皇驾崩埋没在历史的硝烟中。
4.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 
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6.风烟翠柳,夏花如画。是哪一年的光景中,船头巷陌埠头边,一行人醉笑三千。如今往事散场,旧时人找来,将明媚景致放在浮萍之上,岁暮的风一吹,全破了。
7.瞻望辽西风烟未息,尝胆卧薪保我疆围。
8.曾经的怅惘,成了今日的追忆。昨天的风物人情,又被谁改写?都说,浮生若梦,醒后风烟俱静,一切如初。可匆匆跋涉的时光,何曾愿意为人有片刻的停留。我们想要的宽容与安稳,就那样在不经意间支付给了岁月。
9.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0.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风烟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