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玉关人老
yù guān rén lǎo

【拼音】:yù guān rén lǎo

【注音】:ㄩˋㄍㄨㄢㄖㄣˊㄌㄠˇ

【词性】:成语。

【繁体】:玉關人老

字义分解
玉关人老的解释
词语解释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归,上和帝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后以“玉关人老”借指久戍思归之情。玉关人老[yùguānrénlǎo]⒈《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归,上和帝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后以“玉关人老”借指久戍思归之情。
引证解释
⒈后以“玉关人老”借指久戍思归之情。引《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归,上和帝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宋张孝祥《与杨抑之书》:“公守边,内则能固吾圉,外则使裔夷归心,羊陆见称,徒以此耳。但玉关人老,不容不亟召归,伏惟与时御宜,促装以俟。”《宋史·蔡挺传》:“﹝挺﹞在渭久,鬱鬱不自聊,寓意词曲,有‘玉关人老’之叹。”⒈后以“玉关人老”借指久戍思归之情。引《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归,上和帝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宋张孝祥《与杨抑之书》:“公守边,内则能固吾圉,外则使裔夷归心,羊陆见称,徒以此耳。但玉关人老,不容不亟召归,伏惟与时御宜,促装以俟。”《宋史·蔡挺传》:“﹝挺﹞在渭久,鬱鬱不自聊,寓意词曲,有‘玉关人老’之叹。”成语解释玉关人老
综合释义
借指久戍思归之情。公守边,内则能固吾圉,外则使裔夷归心,羊陆见称,徒以此耳。但~,不容不丞召归,伏惟与时御宜,促装以俟。◎宋·张孝祥《与杨抑之书》玉关人老[yùguānrénlǎo]
网友释义
【注音】yùguānrénlǎo【解释】借指久戍思归之情。【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结构】偏正式【年代】古代
其他释义
借指久戍思归之情。
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归,上和帝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原生入玉门关。”《宋史·蔡挺传》:“[挺]在渭久,郁郁不自聊,寓意词曲,有‘玉关人老’之叹。”
玉关人老造句
1.莫道玉关人老矣,壮志凌云,依旧不惊秋。京镗
2.公守边,内则能固吾圉,外则使裔夷归心,羊陆见称,徒以此耳。但玉关人老,不容不丞召归,伏惟与时御宜,促装以俟。◎宋·张孝祥《与杨抑之书》
玉关人老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