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关塞
guān sài

【拼音】:guān sài

【注音】:ㄍㄨㄢㄙㄞ

【结构】:关(上下结构)塞(上下结构)

【简体】:关塞

【繁体】:關塞

字义分解
关塞的解释
词语解释
边关;边塞。指函谷关和桃林塞。关塞[guānsài]⒈边关;边塞。指函谷关和桃林塞。
基础解释
1.关口上的要塞。2.指函谷关和桃林塞。
引证解释
⒈边关;边塞。引《墨子·号令》:“数使人行劳赐守边城关塞、备蛮夷之劳苦者。”唐杜甫《伤春》诗之一:“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一个世情懂得很透的老人,在关塞一带住过很久,知道汉人的生活和感情,更懂得匈奴百姓的生活和感情。”⒉指函谷关和桃林塞。引《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二年》:“关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迫於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刘虞,宗室贤儁,欲共立为主。”胡三省注:“关塞,谓函谷关、桃林塞也。”
网络解释
关塞关塞,是汉语词汇,
解释
1、边关;边塞。2、.指函谷关和桃林塞。
综合释义
边关;边塞。《墨子·号令》:“数使人行劳赐守边城关塞、备蛮夷之劳苦者。”唐杜甫《伤春》诗之一:“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一个世情懂得很透的老人,在关塞一带住过很久,知道汉人的生活和感情,更懂得匈奴百姓的生活和感情。”指函谷关和桃林塞。《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二年》:“关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迫於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刘虞,宗室贤儁,欲共立为主。”胡三省注:“关塞,谓函谷关、桃林塞也。”
汉语大词典
(1).边关;边塞。《墨子·号令》:“数使人行劳赐守边城关塞、备蛮夷之劳苦者。”唐杜甫《伤春》诗之一:“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一个世情懂得很透的老人,在关塞一带住过很久,知道汉人的生活和感情,更懂得匈奴百姓的生活和感情。”(2).指函谷关和桃林塞。《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二年》:“关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迫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刘虞,宗室贤俊,欲共立为主。”胡三省注:“关塞,谓函谷关、桃林塞也。”
国语辞典
关口要塞,往来必经的要道。关塞[guānsài]⒈关口要塞,往来必经的要道。引《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晋知跞、赵鞅帅师纳王,使汝宽守关塞。」
辞典修订版
关口要塞,往来必经的要道。《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晋知跞、赵鞅帅师纳王,使汝宽守关塞。」
其他释义
关口上的要塞。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关塞造句
1.公孙将军莫慌,现下敌军势头正盛,我军应该避其锋芒,把守好关塞,以待时机再出奇不意,以求获胜,别无它法。
2.《本草求真》中也说“菠菜,何书皆言能利肠胃,盖因滑则通窍,菠菜质滑而利,凡人久病大便不通,及痔漏关塞之。
3.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
4.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纳兰容若。
5.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6.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7.第二天,因为摆脱了党怀英,独自一人倒也自由自在,一路上晓行夜宿,处处留心,有时转弯绕道观察地势,对关塞险要,军事部署等大体上掌握得差不多了。
8.夷狄贪婪,属犯关塞,驱迫良善,杀略吏人。
9.不过眼下也算是喝破了两人心底的鬼蜮伎俩,不准备打破沙锅问到底,只是道“那你尔等所为何来?殿下可是在关塞上看着呢!须的有个交代!”。
10.吕疯子在宋夏边境的战况不断传来,种师道在秦州也忙得天昏地暗,随着各路大军一一攻破西夏各关塞的消息,熙河五州算是彻底进入大宋的口袋之中。
关塞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