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太史
tài shǐ

【拼音】:tài shǐ

【注音】:ㄊㄞˋㄕˇ

【结构】:太(独体结构)史(独体结构)

【简体】:太史

【繁体】:太史

字义分解
太史的解释
词语解释
太史tàishǐ。(1)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2)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太史[tàishǐ]⒈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英anofficialwhoholdsastronomandcalendar;⒉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例参之太史。——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英HistoricalRecordswrittenbySiMaqian;
基础解释
∶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参之太史。——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引证解释
⒈官名。西周、春秋时太史掌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秦汉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时星历。魏晋以后,修史之职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历法。隋改称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称太史院。明清称钦天监;修史之职归之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⒉复姓。汉末有太史慈。见《三国志》本传。
网络解释
太史(汉语词汇)太史,官名,也指复姓。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
综合释义
官名。西周、春秋时太史掌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秦汉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时星历。魏晋以后,修史之职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历法。隋改称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称太史院。明清称钦天监;修史之职归之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复姓。汉末有太史慈。见《三国志》本传。太史[tàishǐ]职官名。编载史事兼掌天文历法。秦汉称为「太史令」。魏晋以后,修史之职转归着作郎,太史则专掌历法。隋改为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则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名太史院。明清改为钦天监,修史之职则归于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
网友释义
太史,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
汉语大词典
(1).官名。西周、春秋时太史掌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秦汉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时星历。魏晋以后,修史之职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历法。隋改称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称太史院。明清称钦天监;修史之职归之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2).复姓。汉末有太史慈。见《三国志》本传。
国语辞典
职官名。编载史事兼掌天文历法。秦汉称为「太史令」。魏晋以后,修史之职转归著作郎,太史则专掌历法。隋改为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则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名太史院。明清改为钦天监,修史之职则归于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太史[tàishǐ]⒈职官名。编载史事兼掌天文历法。秦汉称为「太史令」。魏晋以后,修史之职转归著作郎,太史则专掌历法。隋改为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则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名太史院。明清改为钦天监,修史之职则归于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德语Taishi(Eig,Fam)​,obersterGeschichtsschreiber,obersterSterndeuter
辞典修订版
职官名。编载史事兼掌天文历法。秦汉称为「太史令」。魏晋以后,修史之职转归着作郎,太史则专掌历法。隋改为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则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名太史院。明清改为钦天监,修史之职则归于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
其他释义
1.官名。西周﹑春秋时太史掌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秦汉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时星历。魏晋以后﹐修史之职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历法。隋改称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称太史院。明清称钦天监;修史之职归之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2.复姓。汉末有太史慈。见《三国志》本传。
太史造句
1.这块低洼的鄱阳盆地原本人烟稠密,东吴名将太史慈曾在此升堂断案。
2.浮财收拢个差不多?啊呸!大头都在我这儿呢!太史昆摇头暗笑。
3.清朝推翻后,广府地区有名的食家“太史公”江孔殷移居同福路,购置大量土地,在此创制新菜,宴饮宾客,名闻省港澳。
4.君不见君赤壁纵野火铁索连环,也不见御北敌连西蜀长江上鏖战,继遗志领江东屹立于神州东南,尽心力洒英血展伟业剑气指苍天。军帐内公瑾智张昭谋奇策频现,沙场上太史勇甘宁霸一骑当十千,纵使有千万种寂寞和孤单相伴,即受终冠帝冕龙椅上成败也笑看。
5.绍兴四年十二月小余七千六百八十,太史不进,故十一月小尽;今年五月小余七千一百八十,少三百二十,乃为进朔,四月大尽。
6.门人众多,更是把持着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等职。
7.三百篇变而为骚,骚变为汉魏古诗,根柢性情,笼挫万态,高天深渊,穷工极变,而不能出于太史公之两言。
8.太史兄弟,以生死争正义,固万世史官之模范,而南史氏特犯危难,欲与同殉,亦开野史稗官之典型矣。
9.据说后来赵十三经常做噩梦,经常大汗淋漓半夜翻身坐起——他梦见主子脱光光,被太史阑那个凶婆娘扑上来一阵猛捏,随即那凶婆娘大嚷,“胸大肌太薄!肱二头肌太弱!三角肌未成型!斜方肌没有!不配做男人!阉了!”。天下归元。
10.太史慈急着逃走,两下里绊马索齐来,将马绊翻了,生擒太史慈,押解之投我军大寨。 
太史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