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听言
tīng yán

【拼音】:tīng yán

【注音】:ㄊ一ㄥ一ㄢˊ

【结构】:听(左右结构)言(独体结构)

【繁体】:聽言

字义分解
听言的解释
词语解释
1.谓听取谏劝之言。听言[tīngyán]⒈谓听取谏劝之言。
基础解释
谓听取谏劝之言。
引证解释
⒈谓听取谏劝之言。引《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诵言如醉。”郑玄笺:“见道听之言,则应答之。”高亨注:“言,指諫劝的话。”《韩非子·扬权》:“听言之道,溶若甚醉。”《后汉书·申屠刚传》:“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下贤,均权布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宋刘炎《迩言》:“听言用諫之道,惟文帝得之。”
网络解释
听言听言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īngyán,是指听取谏劝之言。
综合释义
谓听取谏劝之言。《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诵言如醉。”郑玄笺:“见道听之言,则应答之。”高亨注:“言,指諫劝的话。”《韩非子·扬权》:“听言之道,溶若甚醉。”《后汉书·申屠刚传》:“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下贤,均权布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宋刘炎《迩言》:“听言用諫之道,惟文帝得之。”
网友释义
tīngyánㄊㄧㄥㄧㄢˊ听言(听言)谓听取谏劝之言。《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诵言如醉。”郑玄笺:“见道听之言,则应答之。”高亨注:“言,指谏劝的话。”《韩非子·扬权》:“听言之道,溶若甚醉。”《后汉书·申屠刚传》:“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下贤,均权布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宋刘炎《迩言》:“听言用谏之道,惟文帝得之。”
汉语大词典
谓听取谏劝之言。《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诵言如醉。”郑玄笺:“见道听之言,则应答之。”高亨注:“言,指谏劝的话。”《韩非子·扬权》:“听言之道,溶若甚醉。”《后汉书·申屠刚传》:“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下贤,均权布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宋刘炎《迩言》:“听言用谏之道,惟文帝得之。”
听言造句
1.步骘听言,便是沉吟下来,眉头深锁,前方不远便是皖城,这吕布在徐州一役中,奇计颇多,此番江东兵少,岂会未有布置。
2.敬德闻听言道:“吾乃山野村夫,耕种锄耪一粗鲁人也。”。
3.朱守听言惊呆了,嘴中的唾液腺受到了某种刺激超常工作,他咽了一口唾沫,不想唾液走错了道进了气嗓,他猛烈地咳嗽起来。
4.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
5.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
6.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
7.田陌听言,面上也未作色,说完,伸手抓着身后墨兰的手腕,便是径直往右侧的大厅走去。
8.凡听言,要先知言者人品,又要知言者意向,又要知言者识见,又要知言者气质,则听不爽矣。吕坤 
9.探视听言动无息之本,可以知性,察视听言动不怠之际,可以会情。视听言动,道义明着,孰知其为此心?视听言动,物欲引取,孰知其为人欲?是故诚成天下之性,性立天下之有,情效天下之动,心妙性情之德。胡宏 
10.汉听言未毕,便跃然起坐,裹创出帐,椎牛飨士,下令军中道:“贼众虽多,统皆乌合,胜不相让,败不相救,并没有什么忠义。
听言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