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修饰
xiū shì

【拼音】:xiū shì

【注音】:ㄒ一ㄡㄕˋ

【词性】:动词。

【结构】:修(左右结构)饰(左右结构)

【简体】:修饰

【繁体】:修飾

字义分解
修饰的解释
词语解释
修饰xiūshì。(1)整理;装饰。(2)修改润饰,使文字生动。(3)梳妆打扮;亦指讲究外表、形式。(4)修养品德。修饰[xiūshì]⒈整理;装饰。英decorate;adorn;embellish;⒉修改润饰,使文字生动。英polish(apieceofwriting);⒊梳妆打扮;亦指讲究外表、形式。英makeupanddressup;⒋修养品德。英cultivate;
基础解释
(动)①修改润饰,使文字生动:~文辞。②梳妆打扮。③整修;涂饰:房间~一新。
引证解释
⒈修改润饰,使文字生动。引《北齐书·崔季舒传》:“文襄每进书魏帝,有所諫请,或文辞繁杂,季舒輒修饰通之,得申劝戒而已。”巴金《关于<第四病室>》:“我想这样尝试一次,不加修饰,不添枝加叶,尽可能写得朴素、真实。”⒉梳妆打扮,修整装饰使仪容漂亮、衣着美观。引《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魏书·元顺传》:“陛下母临天下,年垂不惑,过甚修饰,何以示后世?”曹禺《日出》第二幕:“她薄薄敷一层粉,几乎没有怎么修饰,仿佛很勉强地来到这里。”⒊指修整装饰建筑物或各种器物等。引《汉书·严安传》:“今天下人民用财侈靡,车马衣裘宫室皆竞修饰。”《魏书·李平传》:“平劝课农桑,修饰太学,简试通儒以充博士。”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梦公主》:“适主言居宅湫隘,烦以此少致修饰,落成相会也。”⒋修养品德。引《荀子·君道》:“其所为身也,谨修饰而不危。”唐白居易《李谅除泗州刺史张愉可岳州刺史同制》:“而愉亦学古入仕,甚自修饰。”⒌指有道德修养,不违礼义。引宋苏轼《荐何宗元十议状》:“伏见蜀人朝奉郎新差通判延州事何宗元,吏道详明,士行修饰,学古著文,颇适於用。”⒍指讲究外表、形式。引申指矫饰造情以取悦于人。引《晋书·元帝纪》:“及当官软弱,茹柔吐刚,行身秽浊,修饰时誉者,各以名闻。”《周书·宣帝纪》:“帝惮高祖威严,矫情修饰,以是过恶遂不外闻。”
网络解释
修饰(汉语词语)修饰,指整理;装饰;修改润饰,使文字生动。语出《北齐书·崔季舒传》:“文襄每进书魏帝,有所谏请,或文辞繁杂,季舒辄修饰通之,得申劝戒而已。”
综合释义
修改润饰,使文字生动。《北齐书·崔季舒传》:“文襄每进书魏帝,有所諫请,或文辞繁杂,季舒輒修饰通之,得申劝戒而已。”巴金《关于<第四病室>》:“我想这样尝试一次,不加修饰,不添枝加叶,尽可能写得朴素、真实。”梳妆打扮,修整装饰使仪容漂亮、衣着美观。《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魏书·元顺传》:“陛下母临天下,年垂不惑,过甚修饰,何以示后世?”曹禺《日出》第二幕:“她薄薄敷一层粉,几乎没有怎么修饰,仿佛很勉强地来到这里。”指修整装饰建筑物或各种器物等。《汉书·严安传》:“今天下人民用财侈靡,车马衣裘宫室皆竞修饰。”《魏书·李平传》:“平劝课农桑,修饰太学,简试通儒以充博士。”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梦公主》:“适主言居宅湫隘,烦以此少致修饰,落成相会也。”修养品德。《荀子·君道》:“其所为身也,谨修饰而不危。”唐白居易《李谅除泗州刺史张愉可岳州刺史同制》:“而愉亦学古入仕,甚自修饰。”指有道德修养,不违礼义。宋苏轼《荐何宗元十议状》:“伏见蜀人朝奉郎新差通判延州事何宗元,吏道详明,士行修饰,学古著文,颇适於用。”指讲究外表、形式。引申指矫饰造情以取悦于人。《晋书·元帝纪》:“及当官软弱,茹柔吐刚,行身秽浊,修饰时誉者,各以名闻。”《周书·宣帝纪》:“帝惮高祖威严,矫情修饰,以是过恶遂不外闻。”
网友释义
修饰,指整理;装饰;修改润饰,使文字生动。语出《北齐书·崔季舒传》:“文襄每进书魏帝,有所谏请,或文辞繁杂,季舒辄修饰通之,得申劝戒而已。”
汉语大词典
(1).修改润饰,使文字生动。《北齐书·崔季舒传》:“文襄每进书魏帝,有所谏请,或文辞繁杂,季舒辄修饰通之,得申劝戒而已。”巴金《关于〈第四病室〉》:“我想这样尝试一次,不加修饰,不添枝加叶,尽可能写得朴素、真实。”(2).梳妆打扮,修整装饰使仪容漂亮、衣着美观。《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魏书·元顺传》:“陛下母临天下,年垂不惑,过甚修饰,何以示后世?”曹禺《日出》第二幕:“她薄薄敷一层粉,几乎没有怎么修饰,仿佛很勉强地来到这里。”(3).指修整装饰建筑物或各种器物等。《汉书·严安传》:“今天下人民用财侈靡,车马衣裘宫室皆竞修饰。”《魏书·李平传》:“平劝课农桑,修饰太学,简试通儒以充博士。”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梦公主》:“适主言居宅湫隘,烦以此少致修饰,落成相会也。”(4).修养品德。《荀子·君道》:“其所为身也,谨修饰而不危。”唐白居易《李谅除泗州刺史张愉可岳州刺史同制》:“而愉亦学古入仕,甚自修饰。”(5).指有道德修养,不违礼义。宋苏轼《荐何宗元十议状》:“伏见蜀人朝奉郎新差通判延州事何宗元,吏道详明,士行修饰,学古著文,颇适于用。”(6).指讲究外表、形式。引申指矫饰造情以取悦于人。《晋书·元帝纪》:“及当官软弱,茹柔吐刚,行身秽浊,修饰时誉者,各以名闻。”《周书·宣帝纪》:“帝惮高祖威严,矫情修饰,以是过恶遂不外闻。”
国语辞典
修改润饰。修饰[xiūshì]⒈修改润饰。引《论语·宪问》:「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⒉整治装饰使华美。引《楚辞·宋玉·九辩》:「今修饰而窥镜兮,后尚可以窜藏。」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汝水注》:「黄巾之乱,残毁穨阙,魏太和景初中,令长修饰旧宇。」
辞典修订版
整理装饰。《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传》:「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红楼梦.第五五回》:「如今天已和暖,不用十分修饰,只不过略略的铺陈了,便可他二人起坐。」修改润饰文句,如:「这篇文章经他修饰后,变得极为优美流畅。」
辞典简编版
整理装饰。 【造句】她将自己梳洗修饰一番,准备出席今晚的宴会。修改润饰文句。 【造句】这篇文章经他修饰后,变得极为优美流畅。
其他解释
1.言语之增损也。《论语·宪问》:「行人子羽修饰之。」集注:「修饰,谓增损之。」
其他释义
①修改润饰文辞,使完美:不加修饰,不添枝加叶,尽可能写得朴素、真实。②打扮装饰使美观: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修饰一新。
近反义词
修饰造句
1.显然,一种更为有效的修饰方法应运而生,因此,语言进化成为了一种修饰后的发声,让人们得以在更大的圈子里通过在更宽广的人脉网上交换信息,来发展人际关系。这可能要比一对一的交往有效率得多。
2.副词是词性的一种,作用是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这两个慢慢都是修饰走的,应该都是副词。
3.天安门城楼修饰一新,更显得雄伟壮丽。
4.修饰的是不同主句。
5.展翔,我真讨厌自己,在想你念你的九年光阴里,都可以控制自己。为何,当你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却这般拙劣的表达。无数次的,练习。到如今,只剩这恼人的哭泣,烦人的泪滴,让我无法隐藏,无法修饰
6.他平时说话总是咬文嚼字,喜欢加许多修饰语,结果还是词不达意。
7.那些曾经无处安放,满得快要溢出生命的青春,曾经给与予我们多么美好而奢侈的方式,修饰人生的平凡和落寞。
8.其它都是起修饰说明的成分缩掉。
9.这篇文章逻辑混乱,自相矛盾,需要进一步的修饰
10.其实两句都是对的,只不过我们习惯用第一句,因为我们的认知规律使然,我们习惯将从句直接跟在所修饰的词汇后面,特别是该句中此从句充当补足语;我们也习惯将状语放在开头或者结尾,一般不放在中间。口语中用第一句显得比第二句地道的多。
修饰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