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形质
xíng zhì

【拼音】:xíng zhì

【注音】:ㄒ一ㄥˊㄓˋ

【结构】:形(左右结构)质(半包围结构)

【简体】:形质

【繁体】:形質

字义分解
形质的解释
词语解释
肉体﹐躯壳。外形﹐外表。才具,气质犹形制。指形式。形质[xíngzhì]⒈肉体,躯壳。⒉外形,外表。⒊才具,气质。⒋犹形制。⒌指形式。
引证解释
⒈肉体,躯壳。引唐刘禹锡《祭柳员外文》:“意君所死,乃形质尔。魂气何託,听余哀词。”宋梅尧臣《秀叔头虱》诗:“翦除诚未难,所恶累形质。”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是为仁义礼智之根株,是为形质血气之主宰。”《红楼梦》第一一九回:“老太太见与不见,总是知道的,喜欢的。既能知道了,喜欢了,便是不见也和见了的一样。只不过隔了形质,并非隔了神气啊。”⒉外形,外表。引唐无名氏《东阳夜怪录》:“俄则沓沓然若数人联步而至者……自虚昏昏然,莫审其形质。”《宣和遗事》后集:“时帝年二十二岁,太上年三十六岁,形容枯黑,不復有贵人形质。”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邓县尹》:“邓不禁毛髮森竖,寧神审諦,则形质服色彷彿日间所相尸也。”⒊才具,气质。引《晋书·刘曜载记》:“自以形质异众,恐不容于世,隐迹管涔山,以琴书为事。”唐康骈《剧谈录·潘将军失珠》:“僧谓潘曰:‘观尔形质器度与众贾不同。’”⒋犹形制。参见“形制”。引《清史稿·圣祖纪三》:“御史陈汝咸招抚海寇陈尚义入见,询海上情势及洋船形质。”⒌指形式。引李大钊《民彝与政治》:“顾此适宜之政治,究为何种政治乎?则惟民主义为其精神、代议制度为其形质之政治。”
网络解释
形质“形质”是知觉中存在的由感觉成分派生出但又不是感觉简单复合的新成分,它最终决定着知觉的结果。这是一种朴素的整体观。
综合释义
肉体,躯壳。唐刘禹锡《祭柳员外文》:“意君所死,乃形质尔。魂气何託,听余哀词。”宋梅尧臣《秀叔头虱》诗:“翦除诚未难,所恶累形质。”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是为仁义礼智之根株,是为形质血气之主宰。”《红楼梦》第一一九回:“老太太见与不见,总是知道的,喜欢的。既能知道了,喜欢了,便是不见也和见了的一样。只不过隔了形质,并非隔了神气啊。”外形,外表。唐无名氏《东阳夜怪录》:“俄则沓沓然若数人联步而至者……自虚昏昏然,莫审其形质。”《宣和遗事》后集:“时帝年二十二岁,太上年三十六岁,形容枯黑,不復有贵人形质。”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邓县尹》:“邓不禁毛髮森竖,寧神审諦,则形质服色彷彿日间所相尸也。”才具,气质。《晋书·刘曜载记》:“自以形质异众,恐不容于世,隐迹管涔山,以琴书为事。”唐康骈《剧谈录·潘将军失珠》:“僧谓潘曰:‘观尔形质器度与众贾不同。’”犹形制。《清史稿·圣祖纪三》:“御史陈汝咸招抚海寇陈尚义入见,询海上情势及洋船形质。”参见“形制”。指形式。李大钊《民彝与政治》:“顾此适宜之政治,究为何种政治乎?则惟民主义为其精神、代议制度为其形质之政治。”形质[xíngzhì]躯体、身体。唐.刘禹锡〈祭柳员外文〉:「意君所死,乃形质耳。魂气何托,听予哀辞。」《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既能知道了,喜欢了,便不见也和见了的一样。只不过隔了形质,并非隔了神气啊。」形体与本质,外貌与内涵。《晋书.卷一零三.刘曜载记》:「自以形质异众,恐不容于世,隐迹管涔山,以琴书为事。」哲学上指形式与质料,为构成事物本质的二种元素。形式是构成事物类别的决定因素 ,质料是事物变化的主体。此理论由亚里斯多德首创,经士林哲学继续完成。
网友释义
“形质”是知觉中存在的由感觉成分派生出但又不是感觉简单复合的新成分,它最终决定着知觉的结果。这是一种朴素的整体观。
汉语大词典
(1).肉体,躯壳。唐刘禹锡《祭柳员外文》:“意君所死,乃形质尔。魂气何托,听余哀词。”宋梅尧臣《秀叔头虱》诗:“剪除诚未难,所恶累形质。”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是为仁义礼智之根株,是为形质血气之主宰。”《红楼梦》第一一九回:“老太太见与不见,总是知道的,喜欢的。既能知道了,喜欢了,便是不见也和见了的一样。只不过隔了形质,并非隔了神气啊。”(2).外形,外表。唐无名氏《东阳夜怪录》:“俄则沓沓然若数人联步而至者……自虚昏昏然,莫审其形质。”《宣和遗事》后集:“时帝年二十二岁,太上年三十六岁,形容枯黑,不复有贵人形质。”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邓县尹》:“邓不禁毛发森竖,宁神审谛,则形质服色彷佛日间所相尸也。”(3).才具,气质。《晋书·刘曜载记》:“自以形质异众,恐不容于世,隐迹管涔山,以琴书为事。”唐康骈《剧谈录·潘将军失珠》:“僧谓潘曰:‘观尔形质器度与众贾不同。’”(4).犹形制。《清史稿·圣祖纪三》:“御史陈汝咸招抚海寇陈尚义入见,询海上情势及洋船形质。”参见“形制”。(5).指形式。李大钊《民彝与政治》:“顾此适宜之政治,究为何种政治乎?则惟民主义为其精神、代议制度为其形质之政治。”
国语辞典
躯体、身体。形质[xíngzhí]⒈躯体、身体。引唐·刘禹锡〈祭柳员外文〉:「意君所死,乃形质耳。魂气何托,听予哀辞。」《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既能知道了,喜欢了,便不见也和见了的一样。只不过隔了形质,并非隔了神气啊。」⒉形体与本质,外貌与内涵。引《晋书·卷一〇三·刘曜载记》:「自以形质异众,恐不容于世,隐迹管涔山,以琴书为事。」⒊哲学上指形式与质料,为构成事物本质的二种元素。形式是构成事物类别的决定因素 ,质料是事物变化的主体。此理论由亚里斯多德首创,经士林哲学继续完成。
辞典修订版
躯体、身体。唐.刘禹锡〈祭柳员外文〉:「意君所死,乃形质耳。魂气何托,听予哀辞。」《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既能知道了,喜欢了,便不见也和见了的一样。只不过隔了形质,并非隔了神气啊。」形体与本质,外貌与内涵。《晋书.卷一零三.刘曜载记》:「自以形质异众,恐不容于世,隐迹管涔山,以琴书为事。」哲学上指形式与质料,为构成事物本质的二种元素。形式是构成事物类别的决定因素 ,质料是事物变化的主体。此理论由亚里斯多德首创,经士林哲学继续完成。
其他释义
1.肉体﹐躯壳。2.外形﹐外表。3.才具﹐气质。4.犹形制。5.指形式。
形质造句
1.但在薄壁矩形管绕弯成形过程中极易产生失稳起皱、截面畸变、拉裂等缺陷;特别是失稳起皱,严重地影响着矩形波导管的弯曲成形质量。
2.盖夫一气化行支拢,随气而成形质,今既废坏莫辨,故必于废中审之,则凡所谓阴阳刚柔急缓生死浮沉虚实之理,无不了然。
3.从此等结果显示七星鱼的耳石为良好的年龄形质
4.为了获得最佳的内筋成形质量,有必要对旋轮的形状和尺寸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5.根据冷轧硅钢片成材率、板形质量和横向厚度精度现状,分析了这些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通过减少热轧卷边裂、冷轧高硅产品边裂以改善上述指标的措施。
6.气形质混然一体而未分离的状态,称之为浑沌。
7.脊椎骨上输纹之位置具有规则性存在,而且轮纹会随著鱼体的成长而形成,所以脊椎骨为一有效之年龄形质
8.眼睑皮下圆形质块,大小不一。
9.临床表现:眼睑皮下圆形质块。
10.一滴几乎看不见的透明胶质的原形质,能够自己移动,又从太阳吸收能力,这单个的细胞,透明的小点,在它里面能有生命的胚种。
形质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