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利益
lì yì

【拼音】:lì yì

【注音】:ㄌ一ˋ一ˋ

【词性】:名词。

【结构】:利(左右结构)益(上下结构)

【简体】:利益

【繁体】:利益

字义分解
利益的解释
词语解释
利益lìyì。(1)益处;有益于他人的事。
基础解释
(名)好处:物质~|~均沾。[近]好处。
引证解释
⒈好处。引《后汉书·循吏传·卫飒》:“教民种殖桑柘麻紵之属,劝令养蚕织屨,民得利益焉。”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汉与突厥……不如和好,国家必有重賚,币帛皆入可汗,坐受利益。”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五章:“除了人民的利益,我们没有别的期求。”⒉原为佛教语。指利生益世的功德。引唐湛然《法华文句记》卷六之二:“功德利益者,只功德一而无异。若分别者,自益名功德,益他名利益。”唐白居易《答孟简萧俛等<贺御制新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状>》:“大仙经典,最上法乘;来自西方,閟于中禁。将期利益,必在阐扬。”《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刘洎性最坚贞,有利益。”
网络解释
利益(社会学名词)利益是一个社会学名词,指人类用来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系列物质、精神的产品,某种程度上来说,包括:金钱、权势、色欲、情感、荣誉、名气、国家地位、领土、主权等所带来的快感,但凡是能满足自身欲望的事物,均可称为利益。
综合释义
好处。《后汉书·循吏传·卫飒》:“教民种殖桑柘麻紵之属,劝令养蚕织屨,民得利益焉。”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汉与突厥……不如和好,国家必有重賚,币帛皆入可汗,坐受利益。”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五章:“除了人民的利益,我们没有别的期求。”原为佛教语。指利生益世的功德。唐湛然《法华文句记》卷六之二:“功德利益者,只功德一而无异。若分别者,自益名功德,益他名利益。”唐白居易《答孟简萧俛等<贺御制新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状>》:“大仙经典,最上法乘;来自西方,閟于中禁。将期利益,必在阐扬。”《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刘洎性最坚贞,有利益。”
汉语大词典
(1).好处。《后汉书·循吏传·卫飒》:“教民种殖桑柘麻纻之属,劝令养蚕织屦,民得利益焉。”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汉与突厥……不如和好,国家必有重赉,币帛皆入可汗,坐受利益。”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五章:“除了人民的利益,我们没有别的期求。”(2).原为佛教语。指利生益世的功德。唐湛然《法华文句记》卷六之二:“功德利益者,只功德一而无异。若分别者,自益名功德,益他名利益。”唐白居易《答孟简萧俛等〈贺御制新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状〉》:“大仙经典,最上法乘;来自西方,閟于中禁。将期利益,必在阐扬。”《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刘洎性最坚贞,有利益。”
国语辞典
好处。
辞典修订版
好处。《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卫飒传》:「劝令养蚕织屦,民得利益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果得如此,三世有缘。东土众生获大利益。」
辞典简编版
好处。 【造句】身为一个国家公仆,应该置个人利益于度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其他解释
1.利亦益也。《荀子·荣辱篇》:「以治情则利。」杨倞注:「利,益也。」;《后汉书·卫飒传》:「民得利益焉。」
其他释义
好处:物质~ㄧ个人~服从集体~。
近反义词
利益造句
1.在物质利益面前,每个人都表现出高尚的风格。
2.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金钱、利益,失了人格品德呀!
3.工资改革,涉及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
4.那些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的人,永远值得人民的崇敬。
5.为了祖国的利益,我愿赴汤蹈火。
6.他私心太重,总想占公家的便宜。
7.为了国家的利益,即使肝脑涂地我也在所不惜。
8.你这样做纯粹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9.个人利益只要是合法的,就应该得到保护。
10.这件事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
利益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