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九原可作
jiǔ yuán kě zuò

【拼音】:jiǔ yuán kě zuò

【注音】:ㄐ一ㄡˇㄩㄢˊㄎㄜˇㄗㄨㄛˋ

【词性】:成语。

【简体】:九原可作

【繁体】:九原可作

字义分解
九原可作的解释
词语解释
《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后谓设想已死的人再生为“九原可作”。九原可作[jiǔyuánkězuò]⒈《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后谓设想已死的人再生为“九原可作”。
基础解释
设想死者再生。
引证解释
⒈参见“九原”。参阅《礼记·檀弓下》。参见“九原”。参阅《礼记·檀弓下》。引《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於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后谓设想已死的人再生为“九原可作”。唐杨炯《益州新都县学碑》:“若使九原可作,大君得廊庙之才。”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之四:“九原可作吾谁与,师友琅琊邴曼容。”清钱谦益《父友竹赠徵仕郎兵科给事中》:“九原可作,斯无愧於典型。”
综合释义
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称墓地;作:起,兴起。设想死者再生。盖晋武帝称“安得诸葛亮者而与之共治”,正使~,盍亦思所以用之。◎宋·陈亮《英豪录序》
网友释义
九原可作,jiǔyuánkězuò,用作宾语,喻设想已死的人再生。
国语辞典
语本《礼记.檀弓下》:「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吾谁与归?』」后用于设想死者复生。有悼念及景仰其人之意。九原可作[jiǔyuánkězuò]⒈语本后用于设想死者复生。有悼念及景仰其人之意。引《礼记·檀弓下》:「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吾谁与归?』」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之四:「九原可作吾谁与?师友琅琊邴曼容。」成语解释九原可作
辞典修订版
语本《礼记.檀弓下》:「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吾谁与归?』」后用于设想死者复生。有悼念及景仰其人之意。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之四:「九原可作吾谁与?师友琅琊邴曼容。」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语本礼记˙檀弓下: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吾谁与归?后用于设想死者复生。有悼念及景仰其人之意。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之四:九原可作吾谁与?师友琅琊邴曼容。
其他释义
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称墓地;作:起,兴起。设想死者再生。
出处
《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
九原可作造句
1.他留下来的东西,我都不要了,以免九原可作,产生睹物思人之感。
2.他生怕会招来什么天灾恶运,等到自己下一次安然入眠时,不会再有日思夜想的母亲王淑贞九原可作,出现在梦里与他见面,进行那跨时空的母子相聚的小型心灵盛会了。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258239/造句
3.他生怕会招来什么天灾恶运,等到自己下一次安然入眠时,不会再有日思夜想的母亲王淑贞九原可作,出现在梦里与他见面,进行那跨时空的母子相聚的小型心灵盛会了。(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258239/九原可作造句)
4.盖晋武帝称“安得诸葛亮者而与之共治”,正使九原可作,盍亦思所以用之。◎宋·陈亮《英豪录序》
九原可作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