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谓不能治本的法术。系儒家对法家刑名之学的蔑称。佛教语。指佛法的衰微时期。泛指宗教的衰微。末法[mòfǎ]⒈谓不能治本的法术。系儒家对法家刑名之学的蔑称。佛教语。指佛法的衰微时期。泛指宗教的衰微。
引证解释
⒈谓不能治本的法术。系儒家对法家刑名之学的蔑称。引《晋书·吕光载记》:“明公受天眷命,方君临四海,景行尧舜,犹惧有弊,奈何欲以商申之末法,临道义之神州。”⒉佛教语。指佛法的衰微时期。引《隋书·经籍志四》:“然佛所説,我灭度后,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三千年,其义如此。”宋张商英《护法论》:“末法像教之僧败群不律者,势所未免也。”清龚自珍《最录禅源诸诠》:“居末法中,欲敌生死,如救头然。”章炳麟《<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序》:“虽处末法之中,而群情归慕如此,知正信之未衰也。”⒊泛指宗教的衰微。引梁启超《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绪言》:“顾宗教今已属末法之期,而学术则如旭日升天,方兴未艾。”
网络解释
末法(末法)(佛教术语)正、像、末三时之一。谓去佛世长远而教法转微末之时期也。法华嘉祥疏五曰:“转复微末,谓末法时。”三时有四说。一说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多取此说。
综合释义
谓不能治本的法术。系儒家对法家刑名之学的蔑称。《晋书·吕光载记》:“明公受天眷命,方君临四海,景行尧舜,犹惧有弊,奈何欲以商申之末法,临道义之神州。”佛教语。指佛法的衰微时期。《隋书·经籍志四》:“然佛所説,我灭度后,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三千年,其义如此。”宋张商英《护法论》:“末法像教之僧败群不律者,势所未免也。”清龚自珍《最录禅源诸诠》:“居末法中,欲敌生死,如救头然。”章炳麟《<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序》:“虽处末法之中,而群情归慕如此,知正信之未衰也。”泛指宗教的衰微。梁启超《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绪言》:“顾宗教今已属末法之期,而学术则如旭日升天,方兴未艾。”末法[mòfǎ]佛教用语。指佛法的衰落期。这时期佛法将灭,只剩教法,既无人修行,也无人证悟。时限约在佛灭两千岁(一说一千,一说一千五百年)后的一万年之间。《隋书.卷三五.经籍志四》:「然佛所说,我灭度后,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三千年,其义如此。」
网友释义
(术语)正像末三时之一。谓去佛世长远而教法转微末之时期也。法华嘉祥疏五曰:“转复微末,谓末法时。”三时有四说。一说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多取此说。见三时条。
汉语大词典
(1).谓不能治本的法术。系儒家对法家刑名之学的蔑称。《晋书·吕光载记》:“明公受天眷命,方君临四海,景行尧舜,犹惧有弊,奈何欲以商申之末法,临道义之神州。”(2).佛教语。指佛法的衰微时期。《隋书·经籍志四》:“然佛所说,我灭度后,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三千年,其义如此。”宋张商英《护法论》:“末法像教之僧败群不律者,势所未免也。”清龚自珍《最录禅源诸诠》:“居末法中,欲敌生死,如救头然。”章炳麟《〈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序》:“虽处末法之中,而群情归慕如此,知正信之未衰也。”(3).泛指宗教的衰微。梁启超《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绪言》:“顾宗教今已属末法之期,而学术则如旭日升天,方兴未艾。”
国语辞典
佛教用语。指佛法的衰落期。这时期佛法将灭,只剩教法,既无人修行,也无人证悟。时限约在佛灭两千岁(一说一千,一说一千五百年)后的一万年之间。末法[mòfǎ]⒈佛教用语。指佛法的衰落期。这时期佛法将灭,只剩教法,既无人修行,也无人证悟。时限约在佛灭两千岁(一说一千,一说一千五百年)后的一万年之间。引《隋书·卷三五·经籍志四》:「然佛所说,我灭度后,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三千年,其义如此。」
辞典修订版
佛教用语。指佛法的衰落期。这时期佛法将灭,只剩教法,既无人修行,也无人证悟。时限约在佛灭两千岁(一说一千,一说一千五百年)后的一万年之间。《隋书.卷三五.经籍志四》:「然佛所说,我灭度后,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三千年,其义如此。」
其他释义
1.谓不能治本的法术。系儒家对法家刑名之学的蔑称。2.佛教语。指佛法的衰微时期。3.泛指宗教的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