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拟人
nǐ rén

【拼音】:nǐ rén

【注音】:ㄋ一ˇㄖㄣˊ

【词性】:名词。

【结构】:拟(左右结构)人(独体结构)

【简体】:拟人

【繁体】:擬人

字义分解
拟人的解释
词语解释
拟人nǐrén。(1)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方式。拟人[nǐrén]⒈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方式。英personify;
基础解释
(名)修辞手法,作品中赋予花、虫、鸟、兽等具有人的特点,如童话里动物能说话。
引证解释
⒈与他人相比拟。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指瑕》:“君子拟人必於其伦。”⒉指向人。引叶圣陶《倪焕之》二一:“擎着手枪怒目拟人的‘三道头’、印捕、华捕,又冲到群众面前示威。”⒊修辞方式之一。把事物人格化,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引端木蕻良《关山月的艺术》:“林和靖是了解梅花的,他把自己的人格和梅花的品格联系在一起,使梅花得到拟人化的效果。”
网络解释
拟人(修辞手法)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综合释义
与他人相比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指瑕》:“君子拟人必於其伦。”指向人。叶圣陶《倪焕之》二一:“擎着手枪怒目拟人的‘三道头’、印捕、华捕,又冲到群众面前示威。”修辞方式之一。把事物人格化,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端木蕻良《关山月的艺术》:“林和靖是了解梅花的,他把自己的人格和梅花的品格联系在一起,使梅花得到拟人化的效果。”
汉语大词典
(1).与他人相比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指瑕》:“君子拟人必于其伦。”(2).指向人。叶圣陶《倪焕之》二一:“擎着手枪怒目拟人的‘三道头’、印捕、华捕,又冲到群众面前示威。”(3).修辞方式之一。把事物人格化,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端木蕻良《关山月的艺术》:“林和靖是了解梅花的,他把自己的人格和梅花的品格联系在一起,使梅花得到拟人化的效果。”
国语辞典
将事物赋予人的性格、情态。如唐朝杜牧的〈赠别〉诗二首之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拟人[nǐrén]⒈将事物赋予人的性格、情态。如唐朝杜牧的〈赠别〉诗二首之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辞典修订版
将事物赋予人的性格、情态。如唐朝杜牧的〈赠别〉诗二首之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也称为「人性化」。
辞典简编版
将事物赋予人的性格、情态。 【造句】唐朝杜牧的〈赠别〉诗二首之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句中,就是将蜡烛拟人了。
其他释义
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格。例如童话里的动物会像人一样思考、说话。
拟人造句
1.拟人。小草总是那么勇敢,那么顽强,不畏惧,也不退缩。
2.拟人的手法可以使作品更生动、更有趣味性。
3.拟人句: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4.可以简单的将比拟看作是比喻和拟人的结合。
5.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蜻蜓,树木,夏天比拟做人,使景色有了人的神态心情动作,让描写的景色更加灵动,活泼。
6.树木忘记了开花是拟人句子。
7.寓言和童话大都采用拟人的手法。
8.童话创作经常运用以物拟人的修词方法,叫比拟。
9.文章写得漂亮,是因为他善用修辞,例如比喻、拟人等。
10.小雨滴落到了雨伞上,像正在滑冰呢!
拟人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