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拟人nǐrén。(1)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方式。拟人[nǐrén]⒈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方式。英personify;
基础解释
(名)修辞手法,作品中赋予花、虫、鸟、兽等具有人的特点,如童话里动物能说话。
引证解释
⒈与他人相比拟。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指瑕》:“君子拟人必於其伦。”⒉指向人。引叶圣陶《倪焕之》二一:“擎着手枪怒目拟人的‘三道头’、印捕、华捕,又冲到群众面前示威。”⒊修辞方式之一。把事物人格化,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引端木蕻良《关山月的艺术》:“林和靖是了解梅花的,他把自己的人格和梅花的品格联系在一起,使梅花得到拟人化的效果。”
网络解释
拟人(修辞手法)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综合释义
与他人相比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指瑕》:“君子拟人必於其伦。”指向人。叶圣陶《倪焕之》二一:“擎着手枪怒目拟人的‘三道头’、印捕、华捕,又冲到群众面前示威。”修辞方式之一。把事物人格化,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端木蕻良《关山月的艺术》:“林和靖是了解梅花的,他把自己的人格和梅花的品格联系在一起,使梅花得到拟人化的效果。”
汉语大词典
(1).与他人相比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指瑕》:“君子拟人必于其伦。”(2).指向人。叶圣陶《倪焕之》二一:“擎着手枪怒目拟人的‘三道头’、印捕、华捕,又冲到群众面前示威。”(3).修辞方式之一。把事物人格化,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端木蕻良《关山月的艺术》:“林和靖是了解梅花的,他把自己的人格和梅花的品格联系在一起,使梅花得到拟人化的效果。”
国语辞典
将事物赋予人的性格、情态。如唐朝杜牧的〈赠别〉诗二首之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拟人[nǐrén]⒈将事物赋予人的性格、情态。如唐朝杜牧的〈赠别〉诗二首之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辞典修订版
将事物赋予人的性格、情态。如唐朝杜牧的〈赠别〉诗二首之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也称为「人性化」。
辞典简编版
将事物赋予人的性格、情态。 【造句】唐朝杜牧的〈赠别〉诗二首之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句中,就是将蜡烛拟人了。
其他释义
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格。例如童话里的动物会像人一样思考、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