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陈述、禀告。关白[guānbái]⒈报告。⒉通知;通告。⒊日本平安时代官名。天皇年幼时太政大臣主持政事称“摄政”,天皇成年亲政后改称“关白”。唯诸事先经关白过问,然后奏闻天皇;关白握有实权。
引证解释
⒈报告。引《汉书·霍光传》:“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宋陆游《东篱》诗之三:“家事犹令罢关白,固应黜陟不曾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女﹞曰:‘幸是风雅士,不妨相留。然老奴竟不关白,此等草草,岂所以待君子!’”⒉通知;通告。引《新唐书·陆贽传》:“边书告急,方使关白用兵,是谓从容拯溺,揖让救焚矣。”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艺文下》:“各州县地方寻常事件,固毋庸彼此关白。”严复《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设无别故,无他人代决之絶不关白本人者也。”⒊日本平安时代官名。天皇年幼时太政大臣主持政事称“摄政”,天皇成年亲政后改称“关白”。唯诸事先经关白过问,然后奏闻天皇;关白握有实权。引《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话中单表万历二十年间,日本国关白作乱,侵犯朝鲜。”明沉德符《野获编·兵部·斩蛟记》:“关白之犯朝鲜,朝议倾国救之。”
网络解释
关白关白(日语:関白)为日本古代职官,本意源自中国。
综合释义
陈述、禀告。《汉书·霍光传》:“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宋陆游《东篱》诗之三:“家事犹令罢关白,固应黜陟不曾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女﹞曰:‘幸是风雅士,不妨相留。然老奴竟不关白,此等草草,岂所以待君子!’”通知;通告。《新唐书·陆贽传》:“边书告急,方使关白用兵,是谓从容拯溺,揖让救焚矣。”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艺文下》:“各州县地方寻常事件,固毋庸彼此关白。”严复《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设无别故,无他人代决之絶不关白本人者也。”日本平安时代官名。天皇年幼时太政大臣主持政事称“摄政”,天皇成年亲政后改称“关白”。唯诸事先经关白过问,然后奏闻天皇;关白握有实权。《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话中单表万历二十年间,日本国关白作乱,侵犯朝鲜。”明沉德符《野获编·兵部·斩蛟记》:“关白之犯朝鲜,朝议倾国救之。”
汉语大词典
(1).报告。《汉书·霍光传》:“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宋陆游《东篱》诗之三:“家事犹令罢关白,固应黜陟不曾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女﹞曰:‘幸是风雅士,不妨相留。然老奴竟不关白,此等草草,岂所以待君子!’”(2).通知;通告。《新唐书·陆贽传》:“边书告急,方使关白用兵,是谓从容拯溺,揖让救焚矣。”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艺文下》:“各州县地方寻常事件,固毋庸彼此关白。”严复《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设无别故,无他人代决之绝不关白本人者也。”(3).日本平安时代官名。天皇年幼时太政大臣主持政事称“摄政”,天皇成年亲政后改称“关白”。唯诸事先经关白过问,然后奏闻天皇;关白握有实权。《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话中单表万历二十年间,日本国关白作乱,侵犯朝鲜。”明沈德符《野获编·兵部·斩蛟记》:“关白之犯朝鲜,朝议倾国救之。”
国语辞典
关白[guānbó]⒈陈述、禀告。引《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绵奄郑虎臣报冤》:「埋得定当,方将病状关白太守赵分如。」
辞典修订版
陈述、禀告。《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绵奄郑虎臣报冤》:「埋得定当,方将病状关白太守赵分如。」
其他释义
1.报告。2.通知;通告。3.日本平安时代官名。天皇年幼时太政大臣主持政事称'摄政'﹐天皇成年亲政后改称'关白'。唯诸事先经关白过问﹐然后奏闻天皇;关白握有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