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无辞
wú cí

【拼音】:wú cí

【注音】:ㄨˊㄘˊ

【结构】:无(独体结构)辞(左右结构)

【繁体】:無辭

字义分解
无辞的解释
词语解释
1.不辞让;不推辞。2.没有言辞;没有口实。无辞[wúcí]⒈不辞让;不推辞。⒉没有言辞;没有口实。
基础解释
不辞让;不推辞。没有言辞;没有口实。
引证解释
⒈不辞让;不推辞。引《礼记·哀公问》:“固臣敢无辞而对。”郑玄注:“辞,让也。”宋苏轼《再游径山》诗:“此生更得几回来,从今有暇无辞数。”⒉没有言辞;没有口实。引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其书战伐,甚谨;其恶战伐,无辞。何也?”宋梅尧臣《鬼火后赋》:“客惭忸无辞而起,余方掩乎衡门。”叶圣陶《穷愁》:“﹝博徒﹞投其博具於地,意欲令无见,则无辞可以加罪。”
网络解释
无辞无辞,不辞让;不推辞。《礼记·哀公问》。
综合释义
不辞让;不推辞。《礼记·哀公问》:“固臣敢无辞而对。”郑玄注:“辞,让也。”宋苏轼《再游径山》诗:“此生更得几回来,从今有暇无辞数。”没有言辞;没有口实。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其书战伐,甚谨;其恶战伐,无辞。何也?”宋梅尧臣《鬼火后赋》:“客惭忸无辞而起,余方掩乎衡门。”叶圣陶《穷愁》:“﹝博徒﹞投其博具於地,意欲令无见,则无辞可以加罪。”
汉语大词典
(1).不辞让;不推辞。《礼记·哀公问》:“固臣敢无辞而对。”郑玄注:“辞,让也。”宋苏轼《再游径山》诗:“此生更得几回来,从今有暇无辞数。”(2).没有言辞;没有口实。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其书战伐,甚谨;其恶战伐,无辞。何也?”宋梅尧臣《鬼火后赋》:“客惭忸无辞而起,余方掩乎衡门。”叶圣陶《穷愁》:“﹝博徒﹞投其博具于地,意欲令无见,则无辞可以加罪。”
无辞造句
1.生产任务越紧,就越要注意设备保养和维修,否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越着急,越容易出事故影响生产。
2.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3.疾病缠身的他一诺无辞,团结全县爱国人士,积极宣传鼓动,力促支前工作。
4.哼,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只是牝鸡司晨、天下必乱的道理古今相同,难道诸公不怕下一个便是自己吗?
5.正是,二弟你一个粗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先皇怎能不明白,所以他决定要斩草除根,别的大将不能先动,虽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出师有名才能不被天下人耻笑。
6.一诺无辞,就同六事鬼去拣了一个黄道好日。
7.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果见义勇为也算是阻碍征兵律令的话,慷慨赴义也算是聚众闹事的话,在下便无话可说。
8.打狗不愁找不到棍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9.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今日就让众公卿看明你这嘴脸!面对宦官权奸,吾岂能失了节气!
10.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是,像岳飞那样兢兢业业献身抗金事业的人,确实并无什么把柄,可资以纠弹。
无辞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