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蚕桑
cán sāng

【拼音】:cán sāng

【注音】:ㄘㄢˊㄙㄤ

【词性】:名词。

【结构】:蚕(上下结构)桑(上下结构)

【繁体】:蠶桑

字义分解
蚕桑的解释
词语解释
养蚕与种桑。《管子·山权数》:“民之通於蚕桑,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后汉书·东夷传·三韩》:“土地肥美,宜五穀。知蚕桑,作縑布。”宋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诗之五:“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清戴名世《庚辰浙行日记》:“盖东南蚕桑之盛,莫过於湖州。”蚕桑[cánsāng]⒈养蚕与种桑。
引证解释
⒈养蚕与种桑。引《管子·山权数》:“民之通於蚕桑,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后汉书·东夷传·三韩》:“土地肥美,宜五穀。知蚕桑,作縑布。”宋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诗之五:“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清戴名世《庚辰浙行日记》:“盖东南蚕桑之盛,莫过於湖州。”
网络解释
蚕桑蚕桑,即养蚕与种桑。是古代农业的重要支柱。相传是嫘祖(黄帝正妻)发明。蚕桑文化是汉文化的主体文化,与稻田文化一起标志着东亚农耕文明的成熟。而就汉文化的主体文化丝绸文化、瓷器文化则标志着中原文明进入鼎盛阶段。
汉语大词典
养蚕与种桑。《管子·山权数》:“民之通于蚕桑,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后汉书·东夷传·三韩》:“土地肥美,宜五谷。知蚕桑,作缣布。”宋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诗之五:“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清戴名世《庚辰浙行日记》:“盖东南蚕桑之盛,莫过于湖州。”
其他释义
1.养蚕与种桑。
蚕桑造句
1.其中,天工坊有木艺坊、陶艺坊、布衣坊、食艺坊、纸艺坊;农耕园包括五谷园、百草园、蚕桑园等。
2.据男子介绍,他这有桑蚕、柞蚕、蓖麻蚕,桑蚕丝最好。
3.第二镜是养蚕图,成蚕、桑叶、蚕匾、最下面的图貌似茧山。
4.据说在以前,桑农们把泥猫放在蚕匾或蚕架上,家里的老鼠就会跑掉,蚕桑就会丰收,时间长了,泥猫就成了镇鼠之宝。
5.中国蚕桑丝织业起源很早,王国维认为“至迟亦当在周季”缣帛即作为书籍的载体,与简牍并行。
6.即以布施之庄田,为计亩授耕之用,宫观之园圃,为种菜、种树、蚕桑之区,设员督监,勤则赏以诱之,荒惰则刑以儆之,蔑不济矣。
7.村上建立了蚕桑宣传领导小组。
8.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9.唐代的贡赋、南宋的贡品……昨天,以余杭清水丝绵为代表的蚕桑丝织生产技艺已被初步拟定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0.岂与夫《箫韶》九成、百兽率舞同年而语哉!伏惟皇后降帝女之精,合为国母,主蚕桑以安天下,后妃之德,于斯为盛。
蚕桑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