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掩鼻
yǎn bí

【拼音】:yǎn bí

【注音】:一ㄢˇㄅ一ˊ

【结构】:掩(左右结构)鼻(上下结构)

【简体】:掩鼻

【繁体】:掩鼻

字义分解
掩鼻的解释
词语解释
捂住鼻子。表示对肮脏、发臭之物的厌恶。遮掩口鼻低声说话。表示谨慎小心。《韩非子•内储说下》:“魏王遗荆王美人,荆王甚悦之。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因为(谓)新人曰:‘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子见王,常掩鼻,则王长幸子矣。’于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知也。’王强问之,对曰:‘顷尝言恶闻王臭。’王怒曰:‘劓之。’”
引证解释
⒈捂住鼻子。表示对肮脏、发臭之物的厌恶。引《孟子·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江阴城陷时,一女子赴水死……时城中积尸满岸,秽不可闻。女子嚙指血题诗云:‘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⒉遮掩口鼻低声说话。表示谨慎小心。引《晋书·谢安传》:“安妻,刘惔妹也,既见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乃谓曰:‘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一》:“安之所以答妻以不免之言,而推求所以掩鼻之意,盖畏温知之而不免其祸耳,非为不免富贵也。”⒊引《韩非子·内储说下》:“魏王遗荆王美人,荆王甚悦之。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因为(谓)新人曰:‘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子见王,常掩鼻,则王长幸子矣。’於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知也。’王强问之,对曰:‘顷尝言恶闻王臭。’王怒曰:‘劓之。’”《战国策·楚策四》亦载此事。后以“掩鼻”为女子进谗离间之典。南朝梁简文帝《怨歌行》:“娥眉本多嫉,掩鼻特成虚。”《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论》:“昔掩鼻之谗,古称其毒;人彘之酷,世以为怨。”唐长孙佐辅《古宫怨》诗:“拊心却笑西子嚬,掩鼻谁忧郑姬谤。”
网络解释
掩鼻掩鼻:古代典故
释义
1、捂住鼻子。表示对肮脏、发臭之物的厌恶。2、遮掩口鼻低声说话。表示谨慎小心。3、女子进谗离间之典故。
综合释义
捂住鼻子。表示对肮脏、发臭之物的厌恶。《孟子·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江阴城陷时,一女子赴水死……时城中积尸满岸,秽不可闻。女子嚙指血题诗云:‘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遮掩口鼻低声说话。表示谨慎小心。《晋书·谢安传》:“安妻,刘惔妹也,既见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乃谓曰:‘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一》:“安之所以答妻以不免之言,而推求所以掩鼻之意,盖畏温知之而不免其祸耳,非为不免富贵也。”《韩非子·内储说下》:“魏王遗荆王美人,荆王甚悦之。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因为(谓)新人曰:‘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子见王,常掩鼻,则王长幸子矣。’於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知也。’王强问之,对曰:‘顷尝言恶闻王臭。’王怒曰:‘劓之。’”《战国策·楚策四》亦载此事。后以“掩鼻”为女子进谗离间之典。南朝梁简文帝《怨歌行》:“娥眉本多嫉,掩鼻特成虚。”《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论》:“昔掩鼻之谗,古称其毒;人彘之酷,世以为怨。”唐长孙佐辅《古宫怨》诗:“拊心却笑西子嚬,掩鼻谁忧郑姬谤。”掩鼻[yǎnbí]掩住鼻子以免闻到浊臭之味。《孟子.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哇的一声,呕出许多秽物,伺候的人,大家掩鼻。」掩鼻[yǎnbí]遮住鼻子。【造句】路旁的垃圾堆发出恶臭,路人皆掩鼻而过。
网友释义
古代典故。《韩非子.内储说下》《战国策.楚策四》均有记载。后以'掩鼻'为女子进谗离间之典。
汉语大词典
(1).捂住鼻子。表示对肮脏、发臭之物的厌恶。《孟子·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江阴城陷时,一女子赴水死……时城中积尸满岸,秽不可闻。女子啮指血题诗云:‘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2).遮掩口鼻低声说话。表示谨慎小心。《晋书·谢安传》:“安妻,刘惔妹也,既见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乃谓曰:‘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一》:“安之所以答妻以不免之言,而推求所以掩鼻之意,盖畏温知之而不免其祸耳,非为不免富贵也。”(3).《韩非子·内储说下》:“魏王遗荆王美人,荆王甚悦之。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因为(谓)新人曰:‘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子见王,常掩鼻,则王长幸子矣。’于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知也。’王强问之,对曰:‘顷尝言恶闻王臭。’王怒曰:‘劓之。’”《战国策·楚策四》亦载此事。后以“掩鼻”为女子进谗离间之典。南朝梁简文帝《怨歌行》:“娥眉本多嫉,掩鼻特成虚。”《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论》:“昔掩鼻之谗,古称其毒;人彘之酷,世以为怨。”唐长孙佐辅《古宫怨》诗:“拊心却笑西子嚬,掩鼻谁忧郑姬谤。”
国语辞典
掩住鼻子以免闻到浊臭之味。
辞典修订版
掩住鼻子以免闻到浊臭之味。《孟子.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哇的一声,呕出许多秽物,伺候的人,大家掩鼻。」
辞典简编版
遮住鼻子。 【造句】路旁的垃圾堆发出恶臭,路人皆掩鼻而过。
其他释义
1.捂住鼻子。表示对肮脏﹑发臭之物的厌恶。2.遮掩口鼻低声说话。表示谨慎小心。3.《韩非子.内储说下》:'魏王遗荆王美人,荆王甚悦之。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因为(谓)新人曰:'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子见王,常掩鼻,则王长幸子矣。'于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知也。'王强问之,对曰:'顷尝言恶闻王臭。'王怒曰:'劓之。''《战国策.楚策四》亦载此事。后以'掩鼻'为女子进谗离间之典。
掩鼻造句
1.他出入乘车,衣着华丽,人们见他却掩鼻而过。
2.要别人看得起,就要具备别人看得起的条件。要别人尊重,就要有被尊重的表现。只怪别人掩鼻,却不医治自己的口臭,结果只有更增加别人的厌恶。
3.更过分的是,这群人吃喝完毕,其中一个年轻人不胜酒力,迈出餐馆没几步,就扶着墙在路边狂呕起来,行人皆掩鼻疾走。
4.遗体其后由仵工移走时,其母站在一旁掩鼻饮泣送别。
5.只可惜如今污泥沾身,布衣荆钗也无法衬托出任何姿容,四周又散发着阵阵恶臭,让人只会掩鼻而过。
6.如果远方有战争,我应该掩耳,或是该坐起来,惭愧地倾听?应该掩鼻,或应该深呼吸,难闻的焦味?我的耳朵应该,听你喘息着爱情或者听榴弹,宣扬真理?格言,勋章,补给,能不能喂饱无餍的死亡?余光中。
7.下班时,他经常全身溅满粪便,不但全身臭气熏天,而且将整个厂子几乎变成了一个“大厕所”,外人皆掩鼻而过。
8.那皮囊是人皮硝制而成,燃烧时散发出一股焦臭的味道,袁度一面掩鼻,一面在心中暗诵超度亡灵的经文,只见火焰上升起许多黑气,四下消散,自然是各冤魂入轮回去了。
9.诗是好诗,句是好句,但这道人嘴里塞满吃食,哇啦哇啦,说话间还口齿不清,喷的台阶上尽是肉沫,路过的行人皆掩鼻而过,生怕这气味把自家熏晕过去。
10.废酒糟、废水污染了原本清澈的河水,浓重的异味使出入市区南大门的行人皆掩鼻而过,厂区周遭居民的抱怨声声入耳。
掩鼻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