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1.即褧衣。褧裳[jiǒngcháng]⒈即褧衣。
基础解释
即褧衣。
引证解释
⒈即褧衣。参见“褧衣”。引《诗·郑风·丰》:“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风》咏褧裳,史称彤管,纤微之善,载籍犹称。”明何景明《咏衣》:“虽云异黄里,愿言同褧裳。”
网络解释
褧裳褧裳,读音为jiǒngcháng,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褧衣。
综合释义
即褧衣。《诗·郑风·丰》:“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风》咏褧裳,史称彤管,纤微之善,载籍犹称。”明何景明《咏衣》:“虽云异黄里,愿言同褧裳。”参见“褧衣”。
网友释义
褧裳,读音为jiǒngcháng,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褧衣。
汉语大词典
即褧衣。《诗·郑风·丰》:“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风》咏褧裳,史称彤管,纤微之善,载籍犹称。”明何景明《咏衣》:“虽云异黄里,愿言同褧裳。”参见“褧衣”。《汉语大词典》:褧衣 拼音:jiǒngyī用枲麻类植物纤维织布制成的单罩衣。古代女子出嫁时在途中所穿,以蔽尘土。《诗·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毛传:“夫人德盛而尊,嫁则锦衣加褧襜。”郑玄笺:“国君夫人翟衣而嫁。今衣锦者,在涂之所服也。”南朝梁江淹《丽色赋》:“春蚕度网,绮地应纺;秋梭鸣机,织为褧衣。”明杨慎《升庵经说·毛诗·褧衣》:“褧衣,或作絅衣,《说文》作苘衣,《仪礼》作顈衣,又作景衣,音义并同,皆嫁时在途之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