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怨家
yuàn jiā

【拼音】:yuàn jiā

【注音】:ㄩㄢˋㄐ一ㄚ

【结构】:怨(上下结构)家(上下结构)

【简体】:怨家

【繁体】:怨家

字义分解
怨家的解释
词语解释
冤家;仇人。怨家[yuànjiā]⒈冤家;仇人。
基础解释
冤家;仇人。
引证解释
⒈冤家;仇人。引《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贯高怨家知其谋,乃上变告之。”晋葛洪《抱朴子·诘鲍》:“伯柳达讎人,解狐荐怨家。”《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楚王辩士英雄将,汉帝怨家季布身。”清姚椿《<乔处士遗集>序》:“独处士阨穷毕身,既殁累世,而其诗集为怨家所发,子孙几至获罪。”
网络解释
怨家冤家;仇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贯高怨家知其谋,乃上变告之。
综合释义
冤家;仇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贯高怨家知其谋,乃上变告之。”晋葛洪《抱朴子·诘鲍》:“伯柳达讎人,解狐荐怨家。”《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楚王辩士英雄将,汉帝怨家季布身。”清姚椿《<乔处士遗集>序》:“独处士阨穷毕身,既殁累世,而其诗集为怨家所发,子孙几至获罪。”怨家[yuànjiā]仇家。《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贯高怨家知其谋,乃上变告之。于是上皆井逮捕赵王、贯高等。」《抱扑子.外篇.诘鲍》:「伯柳达雠人,解狐荐怨家。」
汉语大词典
冤家;仇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贯高怨家知其谋,乃上变告之。”晋葛洪《抱朴子·诘鲍》:“伯柳达雠人,解狐荐怨家。”《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楚王辩士英雄将,汉帝怨家季布身。”清姚椿《〈乔处士遗集〉序》:“独处士阨穷毕身,既殁累世,而其诗集为怨家所发,子孙几至获罪。”
国语辞典
仇家。怨家[yuānjiā]⒈仇家。引《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贯高怨家知其谋,乃上变告之。于是上皆井逮捕赵王、贯高等。」《抱扑子·外篇·诘鲍》:「伯柳达雠人,解狐荐怨家。」近对头仇家雠敌
辞典修订版
仇家。《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贯高怨家知其谋,乃上变告之。于是上皆井逮捕赵王、贯高等。」《抱扑子.外篇.诘鲍》:「伯柳达雠人,解狐荐怨家。」
其他释义
1.冤家;仇人。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怨家造句
1.“放妻书”开篇追述姻缘,怀想恩爱,接着说因为“结缘不合,想是前世怨家”,只能离婚。
2.或许是为母亲担心,或许是在埋怨家里人为什么不告诉他,他在自己的房间黯然泪下,一夜没睡。
3.可是和县一对恋人分手后,却“好散”不起来,从“亲家”变“怨家”,原来,都是“彩礼”惹的祸。
4.刚才那一对怨家夫妇,素来爱吵嘴,性情喜怒无常,亦正亦邪。
5.喝,真是怨家路窄,上次要不是林老及时出现,恐怕早就差点就要死在在那朱烈手上。
6.一介弟横行于乡,怨家骂曰“兄登黄甲,与汝何干,而豪横若此?”。
7.真是怨家路窄,在车站广场南侧一处拐角处,孙女士和李奶奶再一次相遇,两人开始对骂,突然不甘示弱的李奶奶对孙女士进行推搡,孙女士不慎跌倒在地。
8.不孝子哭怨家贫病慈母哽咽心寒。
9.是有怒,是秋云,何故兮?是非心有矣?谓其家,其应行恨,怨家者每一人,即不落井下石亦不复顾之。
10.从我们相识,到现在也不过短短三月多点,我们一见面就像是前世的怨家,相互算计的对方,都想从对方身上炸取更多的好处,用来壮大自身的实力。
怨家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