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不露声色
bù lù shēng sè

【拼音】:bù lù shēng sè

【注音】:ㄅㄨˋㄌㄨˋㄕㄥㄙㄜˋ

【词性】:形容词、成语。

【简体】:不露声色

【繁体】:不露聲色

字义分解
不露声色的解释
词语解释
不露声色bùlù-shēngsè。(1)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
基础解释
露:流露。声色:说话的声音和脸上的表情。不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从声音和表情上流露出来。也作“不露辞色”。
引证解释
⒈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引清王韬《淞隐漫录·蓟素秋》:“女知为所紿,特不知何人设此坑阱。女固黠,不露声色,静以待之。”向春《煤城怒火》第十二章:“但他另有主张,在汉奸面前先不露声色,暗中观察观察再说。”
综合释义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你看它,埋没地下,~,生命的每一秒种都在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苦斗。◎曹石《根的情操》
汉语大词典
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清王韬《淞隐漫录·蓟素秋》:“女知为所绐,特不知何人设此坑阱。女固黠,不露声色,静以待之。”向春《煤城怒火》第十二章:“但他另有主张,在汉奸面前先不露声色,暗中观察观察再说。”
国语辞典
不将内心感情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著,如:「他一点都不露声色,好像没发生任何事一般。」也作「不露神色」。
辞典修订版
不将内心感情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如:「他一点都不露声色,好像没发生任何事一般。」也作「不露神色」。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不将内心感情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如:他一点都不露声色,好像没发生任何事一般。亦作不露神色。
其他释义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女子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近反义词
不露声色造句
1.按照标准的穿衣规则,男人穿皮鞋应该配深色的袜子,即使有花纹也应该是暗暗的,"不露声色"。
2.而一些知名家具设计师创作的精致碟盘、玻璃器皿等小配件,也在细节处不露声色地表达着自己昂贵的身价。
3.山,绵延绵亘;山,险峻挺拔;山,巍峨挺立;山,气势磅礴,让人想起五岳;山,新奇秀丽,令人忆起峨眉;山,犹如令万人敬仰的圣贤,沉稳是他的天性,不露声色地诠释着生命的博大,生命的肃穆,生命的庄严。
4.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周先标不露声色,搬走了一个又一个绊脚石,为代表处的前进扫清了障碍。
5.我老板是个不露声色的人,我甚至都没有办法知道他究竟满不满意我的工作。
6.我从来不知道我的老板对我的工作是否满意,他是个不露声色的人。
7.事实上,吴金贵早知道这么一天会到来,因此他在训练中倒也不露声色,完成了最后一班岗。
8.当我回到医生那去听化验报告时,我试着保持冷静,不露声色,尽管害怕得要命。
9.那句话里的"似乎"是个很贴切的词,当然,很多游客会告诉你,日本人用自欺欺人的方法,即使担心也丝毫不露声色
10.只是目前他不露声色,闭口不谈,但是等到时机成熟,他会宣布本人参选的。
不露声色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