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应天府书院
yīng tiān

【拼音】:yīng tiān

【繁体】:應天府書院

【拼音】:yīng tiān fǔ shū yuàn

字义分解
应天府书院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也称“睢阳书院”。原址在今河南商丘(旧名睢阳)县城。五代后晋杨悫建私学,戚同文在此讲学,称“睢阳学舍”。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曹诚就其地筑学舍一百五十间,聚书一千五百余卷,广招生徒。院址属应天府治,故称。范仲淹曾在此读书、讲学,由此书院名声大振。为宋初四大书院之一。明嘉靖年间改建,名“应天书院”。万历年间废。清乾隆年间重修,后屡遭兵火,遗物荡然无存。⒈也称“睢阳书院”。原址在今河南商丘(旧名睢阳)县城。五代后晋杨悫建私学,戚同文在此讲学,称“睢阳学舍”。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曹诚就其地筑学舍一百五十间,聚书一千五百余卷,广招生徒。院址属应天府治,故称。范仲淹曾在此读书、讲学,由此书院名声大振。为宋初四大书院之一。明嘉靖年间改建,名“应天书院”。万历年间废。清乾隆年间重修,后屡遭兵火,遗物荡然无存。
网友释义
应天府书院又称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史载“州郡置学始于此”。应天府书院前身为睢阳书院,是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创办。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改升应天书院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并正式赐额“应天府书院”。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升格为南京,成为宋朝的陪都,应天书院又称为“南京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北宋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府书院设立于繁华闹市...
其他释义
也称“睢阳书院”。原址在今河南商丘(旧名睢阳)县城。五代后晋杨悫建私学,戚同文在此讲学,称“睢阳学舍”。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曹诚就其地筑学舍一百五十间,聚书一千五百余卷,广招生徒。院址属应天府治,故称。范仲淹曾在此读书、讲学,由此书院名声大振。为宋初四大书院之一。明嘉靖年间改建,名“应天书院”。万历年间废。清乾隆年间重修,后屡遭兵火,遗物荡然无存。
应天府书院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