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渐悟
jiàn wù

【拼音】:jiàn wù

【注音】:ㄐ一ㄢˋㄨˋ

【结构】:渐(左右结构)悟(左右结构)

【简体】:渐悟

【繁体】:漸悟

字义分解
渐悟的解释
词语解释
佛教语。谓渐次修行,心明累尽,方能达到无我正觉境界。与“顿悟”相对。渐悟[jiànwù]⒈佛教语。谓渐次修行,心明累尽,方能达到无我正觉境界。与“顿悟”相对。
引证解释
⒈佛教语。谓渐次修行,心明累尽,方能达到无我正觉境界。与“顿悟”相对。引南朝宋谢灵运《与诸道人辩宗论》:“释氏之论,圣道虽远,积学能至,累尽鉴生,不应渐悟。”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昙斌》:“﹝曇斌﹞初止新安寺,讲《小品》、《十地》,并申顿悟、渐悟之旨。”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顿悟、渐悟之争,在宋初称甚盛。”
网络解释
渐悟渐悟是一个汉语词汇,基本意思是佛教语。谓渐次修行,心明累尽,方能达到无我正觉境界。
综合释义
佛教语。谓渐次修行,心明累尽,方能达到无我正觉境界。与“顿悟”相对。南朝宋谢灵运《与诸道人辩宗论》:“释氏之论,圣道虽远,积学能至,累尽鉴生,不应渐悟。”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昙斌》:“﹝曇斌﹞初止新安寺,讲《小品》、《十地》,并申顿悟、渐悟之旨。”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顿悟、渐悟之争,在宋初称甚盛。”
汉语大词典
佛教语。谓渐次修行,心明累尽,方能达到无我正觉境界。与“顿悟”相对。南朝宋谢灵运《与诸道人辩宗论》:“释氏之论,圣道虽远,积学能至,累尽鉴生,不应渐悟。”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昙斌》:“﹝昙斌﹞初止新安寺,讲《小品》、《十地》,并申顿悟、渐悟之旨。”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顿悟、渐悟之争,在宋初称甚盛。”
国语辞典
渐次证悟真理。与顿悟相对。渐悟[jiànwù]⒈渐次证悟真理。与顿悟相对。反顿悟
其他释义
佛教指必须不断排除障碍,渐渐觉悟真理。泛指渐渐领悟。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渐悟造句
1.艺术觉悟是由无数的渐悟达成的顿悟。
2.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3.任性而为的魔,偶尔会因为长久的相处而渐悟,因为意外的触动而顿悟,了解到一点点人间情感,即使不明白那是什么,却执着地想要拥有。
4.这么多年,你一直在我心口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过你。渐悟也要,顿悟也罢。世间事除生死,那一件事不是闲事。我独坐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仓央嘉措。
5.佛修的是心性,讲究的是智慧和哲思,和尚不修精气神,摄食如常,如北禅宗的大师大多讲究坐禅渐悟,盘腿不容易消化摄入体内的养分,所以和尚大多体型偏胖。
6.回到房中,映弦重新翻开琴谱,分出段落揣切指法,右手抹、勾、剔、打,左手吟、猱、绰、注等等,渐悟每一指法皆蕴不同力道,每一力道又现不同境界。
7.因此,普通百姓才是佛之主体,他们更加适合于渐悟法门。
8.顿悟不费渐悟,顿悟也好,渐悟也好,怕的是之谜不误。
9.决不是任谁一读《老子》,就能知悉“道德”深意的,佛家有顿悟与渐悟之分,惟在得其门径而已。
10.读书的日子长了,便品味到了“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的乐趣,也渐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真谛。
渐悟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