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遗风
yí fēng

【拼音】:yí fēng

【注音】:一ˊㄈㄥ

【词性】:名词。

【结构】:遗(半包围结构)风(半包围结构)

【简体】:遗风

【繁体】:遺風

字义分解
遗风的解释
词语解释
遗风yífēng。(1)余风,余音。指过去时代遗留下来的文化特点或某个时代留传下来的风气。遗风[yífēng]⒈余风,余音。指过去时代遗留下来的文化特点或某个时代留传下来的风气。例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史记·吴太伯世家》扬郑卫之浩乐,结激楚之遗风。——《淮南子·原道训》英customhandeddownfromthepast;
基础解释
余风,余音。指过去时代遗留下来的文化特点或某个时代留传下来的风气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史记·吴太伯世家》扬郑卫之浩乐,结激楚之遗风。——《淮南子·原道训》
引证解释
⒈亦作“遗凮”。⒉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引《楚辞·九章·哀郢》:“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史记·货殖列传》:“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隶释·汉绥民校尉熊君碑》:“在官脩德,民歌遗凮。”洪适释:“凮即风字。”《南史·袁湛传》:“性孝履顺,栖冲业简,有舜之遗风。”宋陈亮《胡夫人吕氏墓碣铭》:“吾叙次夫人,以存其大母之遗风。”清刘廷玑《结交行》:“羊左遗风邈莫攀,管鲍高情亦乌有。”郭沫若《牧羊哀话》四:“朝鲜人席地而坐,席地而寝,还存在着我国古代的遗风。”⒊前代遗留下来的音乐。引《淮南子·原道训》:“扬郑卫之浩乐,结激楚之遗风。”高诱注:“遗风,犹餘声也。”《汉书·董仲舒传》:“夫虞氏之不为政久矣,然而乐颂遗风犹有存者,是以孔子在齐而闻《韶》也。”宋黄庭坚《听崇德君鼓琴》诗:“古人已矣古乐在,髣髴《雅》《颂》之遗风。”⒋疾风。引《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纵骋驰騖,忽如影靡。遇都越国,蹶如歷块。追奔电,逐遗风。”李善注:“遗风,风之疾者也。”汉扬雄《甘泉赋》:“声駢隐以陆离兮,轻先疾雷而馺遗风。”元马臻《题画海南入贡天马图》诗:“雄姿挺挺浴海气,一刷万里追遗风。”⒌特指骏马。引《吕氏春秋·本味》:“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高诱注:“匹、乘皆马名。《周礼》七尺以上为龙,行迅谓之遗风。”《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乘遗风,射游騏。”颜师古注引张揖曰:“遗风,千里马也。”南朝梁沉约《三日侍林光殿曲水宴应制》诗:“将御遗风軫,远侍瑶臺会。”
网络解释
遗风遗风,指过去时代遗留下来的文化特点或某个时代留传下来的风气。见《淮南子·原道训》:“扬郑卫之浩乐,结激楚之遗风。”
综合释义
亦作“遗凮”。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楚辞·九章·哀郢》:“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史记·货殖列传》:“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隶释·汉绥民校尉熊君碑》:“在官脩德,民歌遗凮。”洪适释:“凮即风字。”《南史·袁湛传》:“性孝履顺,栖冲业简,有舜之遗风。”宋陈亮《胡夫人吕氏墓碣铭》:“吾叙次夫人,以存其大母之遗风。”清刘廷玑《结交行》:“羊左遗风邈莫攀,管鲍高情亦乌有。”郭沫若《牧羊哀话》四:“朝鲜人席地而坐,席地而寝,还存在着我国古代的遗风。”前代遗留下来的音乐。《淮南子·原道训》:“扬郑卫之浩乐,结激楚之遗风。”高诱注:“遗风,犹餘声也。”《汉书·董仲舒传》:“夫虞氏之不为政久矣,然而乐颂遗风犹有存者,是以孔子在齐而闻《韶》也。”宋黄庭坚《听崇德君鼓琴》诗:“古人已矣古乐在,髣髴《雅》《颂》之遗风。”疾风。《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纵骋驰騖,忽如影靡。遇都越国,蹶如歷块。追奔电,逐遗风。”李善注:“遗风,风之疾者也。”汉扬雄《甘泉赋》:“声駢隐以陆离兮,轻先疾雷而馺遗风。”元马臻《题画海南入贡天马图》诗:“雄姿挺挺浴海气,一刷万里追遗风。”特指骏马。《吕氏春秋·本味》:“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高诱注:“匹、乘皆马名。《周礼》七尺以上为龙,行迅谓之遗风。”《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乘遗风,射游騏。”颜师古注引张揖曰:“遗风,千里马也。”南朝梁沉约《三日侍林光殿曲水宴应制》诗:“将御遗风軫,远侍瑶臺会。”遗风[yífēng]前代遗留的风气或前人遗留的风范。《史记.卷四.周本纪》:「宣王即位,二相辅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红楼梦.第三回》:「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良驹、千里马。《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上》:「乘遗风,射游骐。」颜师古注引张揖曰:「遗风,千里马也。」遗风[yífēng]前代所遗留的风气,或前人遗留下来的风范。【造句】他的一言一行,颇有乃父的遗风。
汉语大词典
亦作“遗风”。(1).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楚辞·九章·哀郢》:“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史记·货殖列传》:“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隶释·汉绥民校尉熊君碑》:“在官脩德,民歌遗风。”洪适释:“风即风字。”《南史·袁湛传》:“性孝履顺,栖冲业简,有舜之遗风。”宋陈亮《胡夫人吕氏墓碣铭》:“吾叙次夫人,以存其大母之遗风。”清刘廷玑《结交行》:“羊左遗风邈莫攀,管鲍高情亦乌有。”郭沫若《牧羊哀话》四:“朝鲜人席地而坐,席地而寝,还存在着我国古代的遗风。”(2).前代遗留下来的音乐。《淮南子·原道训》:“扬郑卫之浩乐,结激楚之遗风。”高诱注:“遗风,犹馀声也。”《汉书·董仲舒传》:“夫虞氏之不为政久矣,然而乐颂遗风犹有存者,是以孔子在齐而闻《韶》也。”宋黄庭坚《听崇德君鼓琴》诗:“古人已矣古乐在,髣髴《雅》《颂》之遗风。”(3).疾风。《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纵骋驰骛,忽如影靡。遇都越国,蹶如历块。追奔电,逐遗风。”李善注:“遗风,风之疾者也。”汉扬雄《甘泉赋》:“声骈隐以陆离兮,轻先疾雷而馺遗风。”元马臻《题画海南入贡天马图》诗:“雄姿挺挺浴海气,一刷万里追遗风。”(4).特指骏马。《吕氏春秋·本味》:“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高诱注:“匹、乘皆马名。《周礼》七尺以上为龙,行迅谓之遗风。”《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乘遗风,射游骐。”颜师古注引张揖曰:“遗风,千里马也。”南朝梁沈约《三日侍林光殿曲水宴应制》诗:“将御遗风轸,远侍瑶台会。”
国语辞典
前代遗留的风气或前人遗留的风范。遗风[yífēng]⒈前代遗留的风气或前人遗留的风范。引《史记·卷四·周本纪》:「宣王即位,二相辅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红楼梦·第三回》:「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⒉良驹、千里马。引《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上》:「乘遗风,射游骐。」颜师古注引张揖曰:「遗风,千里马也。」
辞典修订版
前代遗留的风气或前人遗留的风范。《史记.卷四.周本纪》:「宣王即位,二相辅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红楼梦.第三回》:「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良驹、千里马。《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上》:「乘遗风,射游骐。」颜师古注引张揖曰:「遗风,千里马也。」
辞典简编版
前代所遗留的风气,或前人遗留下来的风范。 【造句】他的一言一行,颇有乃父的遗风。
其他释义
1.亦作'遗凮'。2.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3.前代遗留下来的音乐。4.疾风。5.特指骏马。
近反义词
近义词
遗风造句
1.后来,朱次琦在赴山西任知县前后扶危济困,匡济时艰,治学论世主张通经致用,都是承袭父亲遗风
2.突然不知道从哪儿飘来阵阵琴声,时而嘈如急雨,似万马奔腾,遗风馀烈。
3.他四处打探,只说师傅喜着白衣,儒雅风流,智深若海,才比天高,宽厚仁慈,幽默风趣,但这些都是王遗风仅在叶凡面前方会表露之面。
4.“石马当前,高龙榕狮同拱护;雷山枕后,蛟潭岐水共回环!”一走进何子渊的故居光裕庐,主人非凡的身世和耕读传家的遗风即扑面而来。
5.至今,在书堂山街道,稻香泉涌、双枫夹道、读书台址、洗笔泉池、桧柏连株、欧阳阁峙、太子围圩、玉案摊书等“书堂八景”遗风尚存。
6.所以他们原封不动地模仿古希腊和古罗马摔跤手的遗风,重现了“古典式摔跤”。
7.历代文人墨客在峭壁上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墨宝,形成了齐鲁大地古朴、历史遗风的壮丽画卷。
8.进入当代社会以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急促脚步,闽西客家的宗法制遗风遭遇急风骤雨的冲击和荡涤。
9.据说这些浮岛体现了乌鲁斯人的古代遗风:当有敌人入侵时,他们会采取慢慢漂走的军事策略。
10.周景安见王烨对他瞠目而视,浑不在意,傲然道“我笑贤兄妹眼光太差,明明是个偷儿,你们却说有古人遗风!”。
遗风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