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五铢
wǔ zhū

【拼音】:wǔ zhū

【注音】:ㄨˇㄓㄨ

【结构】:五(独体结构)铢(左右结构)

【繁体】:五銖

字义分解
五铢的解释
词语解释
即五铢钱。见“五铢衣”。五铢[wǔzhū]⒈即五铢钱。见“五铢衣”。
基础解释
即五铢钱。见“[[五铢衣]]”。
引证解释
⒈即五銖钱。引《后汉书·公孙述传》:“蜀中童谣言曰:‘黄牛白腹,五銖当復。’”清顾炎武《钱法论》:“汉承秦半两,已为荚钱,为四銖,为三銖,为五銖,为赤仄,为三官。”⒉见“五銖衣”。
网络解释
五铢五铢:中国古代货币。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
综合释义
即五銖钱。《后汉书·公孙述传》:“蜀中童谣言曰:‘黄牛白腹,五銖当復。’”清顾炎武《钱法论》:“汉承秦半两,已为荚钱,为四銖,为三銖,为五銖,为赤仄,为三官。”见“五銖衣”。
汉语大词典
(1).即五铢钱。《后汉书·公孙述传》:“蜀中童谣言曰:‘黄牛白腹,五铢当复。’”清顾炎武《钱法论》:“汉承秦半两,已为荚钱,为四铢,为三铢,为五铢,为赤仄,为三官。”(2).见“五铢衣”。
其他释义
1.即五铢钱。2.见'五铢衣'。
五铢造句
1.馆长说交址的土地并不贵,一亩地只卖十五贯五铢制钱,要是买得多的话,还可以优惠。
2.那么,骆越人是怎么融入到汉人中的,五铢钱又是怎样主导着汉王朝的兴衰,这也许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3.铜钱中,“五铢”钱影响最大,以汉武帝“元狩五铢”诞生为一个标志,一直到唐高祖“开元通宝”诞生后,五铢体系才被通宝体系取代。
4.若止于四铢五铢,则文皆古篆,既非下走所识,加或漫灭,尤难分明,公私交乱,争讼必起,此最是其深疑者也。
5.比如钱币改革,王莽废五铢钱,发行宝货,宝货的种类居然有十一种之多,天下不胜其烦,后来又发行货布和货泉。
6.后炀帝在扬州开炉鼓铸夹锡五铢,铜色发白,故世称“白钱”。
7.文物专家介绍,陶币“五铢”用作冥币。
8.对于如果墓主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以玉石碎料刻有五铢钱图案推断刘贺曾私自铸钱的说法,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表示,这种可能性不大。
9.后来正赶上五铢钱和白金起用,豪民乘机施展奸诈手段,京城尤其严重,朝廷就用义纵做右内史,王温舒当中尉。
10.如今,大部分出土物,已经“搬”出墓葬,进行保护,幸运的是,记者在“钱库”,看到了一堆还没清理完毕的五铢钱,一枚一枚铜钱,密密麻麻,密集恐惧者慎入。
五铢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