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河出伏流
hé chū fú liú

【拼音】:hé chū fú liú

【注音】:ㄏㄜˊㄔㄨㄈㄨˊㄌ一ㄡˊ

【词性】:成语。

字义分解
河出伏流的解释
词语解释
语出《淮南子•墬形训》“河出积石”汉·高诱注:“河源出昆仑,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导而通之,故出积石。”后用“河出伏流”比喻潜在力量爆发,其势猛不可挡。河出伏流[héchūfúliú]⒈语出《淮南子·墬形训》“河出积石”汉·高诱注:“河源出昆仑,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导而通之,故出积石。”后用“河出伏流”比喻潜在力量爆发,其势猛不可挡。
引证解释
⒈后用“河出伏流”比喻潜在力量爆发,其势猛不可挡。引语出《淮南子·墬形训》“河出积石”汉高诱注:“河源出崑崙,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导而通之,故出积石。”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周室之势既微,其所餘虚文仪式之陈言,不足以范围一世之人心。遂有河出伏流,一泻千里之概。”⒈后用“河出伏流”比喻潜在力量爆发,其势猛不可挡。引语出《淮南子·墬形训》“河出积石”汉高诱注:“河源出崑崙,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导而通之,故出积石。”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周室之势既微,其所餘虚文仪式之陈言,不足以范围一世之人心。遂有河出伏流,一泻千里之概。”成语解释河出伏流
综合释义
比喻潜在力量爆发,其势猛不可挡。周室之势既微,其所余虚文仪式之陈言,不足以范围一世之人心。遂有~,一泻千里之概。◎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
网友释义
河出伏流,拼音héchūfúliú,出自《淮南子·坠形训》。
汉语大词典
语出《淮南子·地形训》“河出积石”汉高诱注:“河源出昆崙,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导而通之,故出积石。”后用“河出伏流”比喻潜在力量爆发,其势猛不可挡。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周室之势既微,其所馀虚文仪式之陈言,不足以范围一世之人心。遂有河出伏流,一泻千里之概。”
其他释义
比喻潜在力量爆发,其势猛不可挡。
出处
语出《淮南子·坠形训》“河出积石”汉高诱注:“河源出昆仑,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导而通之,故出积石。”
河出伏流造句
1.那些东西虽然天真,但是却有红日初生河出伏流的经典气象,看得出同学少年的风华正茂。
2.青春自信一旦风骨标举,与中国梦同频共振,气脉贯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出现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的壮美图景。
3.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广西大学综合实验楼前。
4.105年前,梁启超在新老交替的历史片断里,为即将到来的“新中国”祈愿“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5.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奇花初胎,百芳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6.其实也没这么慢,心意把开始很难练,不过只要入门了,后面自会精进神速,如河出伏流,自汇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前途似海啊!
7.重庆,犹如一个朝气蓬勃的青春期少年,展现着“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气质。
8.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鹤去鹤来,潮起潮落,云卷云舒,物生物灭,韶光易逝。
9.少年,展现着“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气质。
10.虽然笔下文字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但呈现的却是“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的别样风采。
河出伏流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