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河漏
hé lou

【拼音】:hé lou

【简体】:河漏

【繁体】:河漏

字义分解
河漏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北方一种杂粮面食。用荞麦面或高粱面轧成的长条,煮着吃。河漏[hélòu]⒈北方一种杂粮面食。用荞麦面或高粱面轧成的长条,煮着吃。
基础解释
北方一种杂粮面食。用荞麦面或高粱面轧成的长条,煮着吃。
引证解释
⒈ 即饸饹。北方一种杂粮面食。用荞麦面或高粱面轧成的长条,煮着吃。引:元王祯《农书》卷七:“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殻,磨而为麪……或作汤饼,谓之河漏,滑细如粉,亚於麦麪,风俗所尚,供为常食。”⒈即饸饹。北方一种杂粮面食。用荞麦面或高粱面轧成的长条,煮着吃。引元王祯《农书》卷七:“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殻,磨而为麪……或作汤饼,谓之河漏,滑细如粉,亚於麦麪,风俗所尚,供为常食。”
综合释义
即饸饹。北方一种杂粮面食。用荞麦面或高粱面轧成的长条,煮着吃。元王祯《农书》卷七:“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殻,磨而为麪……或作汤饼,谓之河漏,滑细如粉,亚於麦麪,风俗所尚,供为常食。”河漏[hélou]一种北方面食。将和好的面团从底部有漏孔的床子挤压过去,轧成条状,直接落入锅中煮食。《水浒传.第二四回》:「他家卖拖蒸河漏子,热烫温和大辣酥。」也称为「合落」、「河捞」、「河落」。
汉语大词典
即饸饹。北方一种杂粮面食。用荞麦面或高粱面轧成的长条,煮着吃。元王祯《农书》卷七:“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为面……或作汤饼,谓之河漏,滑细如粉,亚于麦面,风俗所尚,供为常食。”
国语辞典
⒈ 一种北方面食。将和好的面团从底部有漏孔的床子挤压过去,轧成条状,直接落入锅中煮食。引:《水浒传·第二四回》:「他家卖拖蒸河漏子,热烫温和大辣酥。」河漏[hélòu]⒈一种北方面食。将和好的面团从底部有漏孔的床子挤压过去,轧成条状,直接落入锅中煮食。引《水浒传·第二四回》:「他家卖拖蒸河漏子,热烫温和大辣酥。」
辞典修订版
一种北方面食。将和好的面团从底部有漏孔的床子挤压过去,轧成条状,直接落入锅中煮食。《水浒传.第二四回》:「他家卖拖蒸河漏子,热烫温和大辣酥。」也称为「合落」、「河捞」、「河落」。
其他释义
见[饸饹]
河漏造句
1.“他家卖的拖煎河漏子,干巴子肉翻包着菜肉匾食,饺窝窝,蛤蜊面,热烫温和大辣酥。
2.河漏——把和好的面投入特制的河漏床,迫使面从下方均匀的孔内下到锅里。
3.但黄河漏算了一点,刘岩作为镇岳武宗明星式的天才人物,只要是武宗弟子,就应该知道刘岩的大名。
4.午餐食谱中的“眼眼食”,是中部居民对漏面、饸饹(有称“河捞”“河漏”的)、擦尖、抿蝌蚪、压钵钵、擦片子等面制食物的总称。
5.“他家卖的拖煎河漏子,干巴子肉翻包着菜肉匾食,饺窝窝,蛤蜊面,热烫温和大辣酥。(查字典造句https://www.chazidian.com)
6.“他家卖的拖煎河漏子,干巴子肉翻包着菜肉匾食,饺窝窝,蛤蜊面,热烫温和大辣酥。[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205772/]
7.河漏——把和好的面投入特制的河漏床,迫使面从下方均匀的孔内下到锅里。(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网)
8.河漏——把和好的面投入特制的河漏床,迫使面从下方均匀的孔内下到锅里。【www.chazidian.com查字典】
河漏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