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识大体
shí dà tǐ

【拼音】:shí dà tǐ

【简体】:识大体

【繁体】:識大體

字义分解
识大体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懂得事情的要领或有关大局的道理。识大体[shídàtǐ]⒈懂得事情的要领或有关大局的道理。
基础解释
明白事理,能顾全大局。
引证解释
⒈ 懂得事情的要领或有关大局的道理。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清昭槤《啸亭续录·善扑营》:“其后文远皋寧任金吾时,以其贱卒不宜近上前,因奏罢之,人称其识大体云。”闻一多《演讲录·八年的回忆与感想》:“这年头愈是年轻的,愈能识大体,博学多能的中年人反而只会挑剔小节。”⒈懂得事情的要领或有关大局的道理。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清昭槤《啸亭续录·善扑营》:“其后文远皋寧任金吾时,以其贱卒不宜近上前,因奏罢之,人称其识大体云。”闻一多《演讲录·八年的回忆与感想》:“这年头愈是年轻的,愈能识大体,博学多能的中年人反而只会挑剔小节。”
综合释义
懂得事情的要领或有关大局的道理。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清昭槤《啸亭续录·善扑营》:“其后文远皋寧任金吾时,以其贱卒不宜近上前,因奏罢之,人称其识大体云。”闻一多《演讲录·八年的回忆与感想》:“这年头愈是年轻的,愈能识大体,博学多能的中年人反而只会挑剔小节。”
网友释义
识大体,读作shídàtǐ,汉语词语,是指懂得事情的要领或有关大局的道理。
汉语大词典
懂得事情的要领或有关大局的道理。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奏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清昭梿《啸亭续录·善扑营》:“其后文远皋宁任金吾时,以其贱卒不宜近上前,因奏罢之,人称其识大体云。”闻一多《演讲录·八年的回忆与感想》:“这年头愈是年轻的,愈能识大体,博学多能的中年人反而只会挑剔小节。”
国语辞典
⒈ 明白事理,能顾全大局。例:如:「他年纪虽轻,却能识大体,不恣意妄为。」识大体[shìdàtǐ]⒈明白事理,能顾全大局。例如:「他年纪虽轻,却能识大体,不恣意妄为。」
辞典修订版
明白事理,能顾全大局,如:「他年纪虽轻,却能识大体,不恣意妄为。」
辞典简编版
明白事理,能顾全大局。 【造句】他年纪虽轻,却能识大体,不恣意妄为。
其他释义
1.懂得事情的要领或有关大局的道理。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识大体造句
1.好在丈母娘顾大局,识大体,理解人,主动打电话安抚女婿,说她知道女儿的脾气,吵几句没关系,过几天就会好的。
2.惟有那不识大体的袁公路老实得过了头,自家爆料想当皇帝,结果被一群闷在心里口难开的诸侯给一起鄙视了,最后郁闷而死。
3.虽然刁蛮任性,但却佷识大体,对待长辈,彬彬有礼,不矜不伐。
4.少族长年纪轻轻,可见识非凡,识大体,顾大局,是我辈之楷模。
5.苗海!还不快快退下!方才邰豫柠下场比试,就已经出格,你如何也这般的不识大体!
6.她们看似天之骄女,实则不知权变,不顾大势,不识大体,一味逞强好胜,最终只能强得了一时,强不了一世,下场通常非常悲惨。
7.任何单位和部门考虑问题,都要识大体,顾大局。
8.他很不识大体,经常在宴席上喧宾夺主,抢尽主人的风采。
9.臣妾福薄,自问姿色有一点,但是已经年老色衰,又小气善妒,不识大体,恐怕承担不起皇上的厚爱。
10.讲正气,树新风,从善如流品行美。多谦让,多宽容,虚怀若谷万事美。求大同,存小异,坦诚相待兼筹美。识大体,顾大局,感情共鸣真诚美。
识大体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