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考亭
kǎo tíng

【拼音】:kǎo tíng

【注音】:ㄎㄠˇㄊ一ㄥˊ

【结构】:考(半包围结构)亭(上下结构)

【简体】:考亭

【繁体】:考亭

字义分解
考亭的解释
词语解释
在今福建建阳西南。相传五代南唐时黄子棱筑以望其父(考)墓﹐因名望考亭﹐简称考亭。南宋朱熹晩年居此﹐建沧洲精舍。宋理宗为崇祀朱熹﹐于淳佑四年(公元1244年)赐名考亭书院。此后因以'考亭'称朱熹。考亭[kǎotíng]⒈在今福建建阳西南。相传五代南唐时黄子棱筑以望其父(考)墓,因名望考亭,简称考亭。南宋朱熹晩年居此,建沧洲精舍。宋理宗为崇祀朱熹,于淳佑四年(公元1244年)赐名考亭书院。此后因以“考亭”称朱熹。
引证解释
⒈在今福建建阳西南。相传五代南唐时黄子稜筑以望其父(考)墓,因名望考亭,简称考亭。南宋朱熹晚年居此,建沧洲精舍。宋理宗为崇祀朱熹,于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赐名考亭书院。此后因以“考亭”称朱熹。引明方孝孺《先府君行状》:“先君之学,明白纯正,以绍述考亭为己责,所志益深且远。”清黄宗羲《清谿钱先生墓志铭》:“考亭于释老之学,亦必究其归趣,订其是非。”姚莹《论诗绝句》之十二:“考亭异代真知己,特识曾推《感遇》工。”
网络解释
考亭建阳市潭城街道考亭村地处建阳西南,距建阳城关约4公里,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晚年曾在此聚众讲学。与“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的巨大名气相比,考亭村的悠久文化则略显低调。
汉语大词典
在今福建建阳西南。相传五代南唐时黄子棱筑以望其父(考)墓,因名望考亭,简称考亭。南宋朱熹晚年居此,建沧洲精舍。宋理宗为崇祀朱熹,于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赐名考亭书院。此后因以“考亭”称朱熹。明方孝孺《先府君行状》:“先君之学,明白纯正,以绍述考亭为己责,所志益深且远。”清黄宗羲《清溪钱先生墓志铭》:“考亭于释老之学,亦必究其归趣,订其是非。”姚莹《论诗绝句》之十二:“考亭异代真知己,特识曾推《感遇》工。”
国语辞典
地名。在福建省建阳县西南。唐末黄端于此建「望考亭」以望其父之墓,故称为「考亭」。考亭[kǎotíng]⒈地名。在福建省建阳县西南。唐末黄端于此建「望考亭」以望其父之墓,故称为「考亭」。⒉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别称。参见「朱熹」条。
辞典修订版
地名。在福建省建阳县西南。唐末黄端于此建「望考亭」以望其父之墓,故称为「考亭」。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别称。参见「朱熹」条。
其他释义
1.在今福建建阳西南。相传五代南唐时黄子棱筑以望其父(考)墓﹐因名望考亭﹐简称考亭。南宋朱熹晩年居此﹐建沧洲精舍。宋理宗为崇祀朱熹﹐于淳佑四年(公元1244年)赐名考亭书院。此后因以'考亭'称朱熹。
考亭造句
1.淳熙三年,考亭先生朱熹与象山先生陆九渊相会于江西上饶鹅湖寺,二人为儒家正统辩论争持,为儒武优劣比武较技,以至互相嘲讽,不欢而散。
2.赶忙上前,取下字画,扫了扫上面的灰尘,认真一瞧,他大吃一惊,画中落款居然是考亭先生。
3.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
4.青驴看着考亭书院邪笑,结束了自己的故事,因为考亭书院是朱熹建的。
5.故使治经者以宋儒朱考亭先生之说为宗。
6.此亦一时灿然学问之区也,然为考亭(按即朱熹)之徒所不喜,目之为功利之学。
7.故使治经者以宋儒朱考亭先生之说为宗。(查字典造句https://www.chazidian.com/zj-267040/)
8.此亦一时灿然学问之区也,然为考亭(按即朱熹)之徒所不喜,目之为功利之学。[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网考亭造句]
考亭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