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吴音
wú yīn

【拼音】:wú yīn

【注音】:ㄨˊ一ㄣ

【结构】:吴(上下结构)音(上下结构)

【繁体】:吳音

字义分解
吴音的解释
词语解释
吴音wúyīn。(1)指吴语,吴方言。吴音[wúyīn]⒈指吴语,吴方言。例醉里吴音相媚好。——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英dialectofWudistrict;
基础解释
指吴语,吴方言醉里吴音相媚好。——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引证解释
⒈吴地的语音;吴语。引《宋书·顾琛传》:“先是,宋世江东贵达者,会稽孔季恭、季恭子灵符、吴兴丘渊之及琛,吴音不变。”唐顾况《南归》诗:“乡关殊可望,渐渐入吴音。”陶牧《季夏忆吴门景物寄内》诗:“愁边节物知难遣,别久吴音渐欲忘。”⒉吴地的音乐。引宋范成大《吴郡志·风俗》:“吴音,清乐也,乃古之遗音。唐初古曲渐缺,管絃之曲多讹失,与吴音转远。”清曹寅《高鹤修琴友索赠时寓僧楼即事戏之》诗:“雅识吴音妙,微风縹緲间。”
网络解释
吴音(吴地方言)吴音,一般指吴地的方言,古诗道“醉里吴音相媚好”,描述的就是吴越的方言,此诗出自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清平乐·村居》。
综合释义
吴地的语音;吴语。《宋书·顾琛传》:“先是,宋世江东贵达者,会稽孔季恭、季恭子灵符、吴兴丘渊之及琛,吴音不变。”唐顾况《南归》诗:“乡关殊可望,渐渐入吴音。”陶牧《季夏忆吴门景物寄内》诗:“愁边节物知难遣,别久吴音渐欲忘。”吴地的音乐。宋范成大《吴郡志·风俗》:“吴音,清乐也,乃古之遗音。唐初古曲渐缺,管絃之曲多讹失,与吴音转远。”清曹寅《高鹤修琴友索赠时寓僧楼即事戏之》诗:“雅识吴音妙,微风縹緲间。”吴音[wúyīn]吴地的音乐。
汉语大词典
(1).吴地的语音;吴语。《宋书·顾琛传》:“先是,宋世江东贵达者,会稽孔季恭、季恭子灵符、吴兴丘渊之及琛,吴音不变。”唐顾况《南归》诗:“乡关殊可望,渐渐入吴音。”陶牧《季夏忆吴门景物寄内》诗:“愁边节物知难遣,别久吴音渐欲忘。”(2).吴地的音乐。宋范成大《吴郡志·风俗》:“吴音,清乐也,乃古之遗音。唐初古曲渐缺,管弦之曲多讹失,与吴音转远。”清曹寅《高鹤修琴友索赠时寓僧楼即事戏之》诗:“雅识吴音妙,微风缥缈间。”
其他释义
1.吴地的语音;吴语。2.吴地的音乐。
吴音造句
1.倾听那年湖畔笛声赛悠扬,一湖秋水一缕青丝为梦而唱,江南如画烟雨绽芬芳,醉里吴音相媚好,娇惹了三月的春华。
2.日语中的音读汉字构成了大量汉语复合词,读音以吴音和汉音为主。
3.叶潮闻言心中大骂,这混蛋分明是想致自己于死地,表面上竟然还装出这般风度翩翩的模样,叶潮真心怀疑笑里藏刀这个词是不是因为眼前的吴音泽而发明。
4.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5.日语专业的学生,从了解日本历史和日本文化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弄清“吴音”和“汉音”这两个术语的出处。
6.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7.日本话带有吴音,再者就是日本的剑道。
8.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9.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吴音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