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焚林
fén lín

【拼音】:fén lín

【注音】:ㄈㄣˊㄌ一ㄣˊ

【结构】:焚(上下结构)林(左右结构)

字义分解
焚林的解释
词语解释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谓介之推从晋文公流亡,割股食公,有功而不受祲,隐入绵山,后晋文公焚烧树林逼迫,仍不出,抱树焚死。后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
基础解释
后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
引证解释
⒈谓介之推从晋文公流亡,割股食公,有功而不受祲,隐入绵山,后晋文公焚烧树林逼迫,仍不出,抱树焚死。后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引《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周书·苏亮等传论》:“既焚林而访阮,亦牓道以求孙,可谓野无遗才,朝多君子。”唐韦蟾《上元》诗之三:“熏穴应无取,焚林固有求。”唐吴仁璧《投谢钱武肃》诗:“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
网络解释
焚林基本信息
解释
喻求取贤士。
综合释义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谓介之推从晋文公流亡,割股食公,有功而不受祲,隐入绵山,后晋文公焚烧树林逼迫,仍不出,抱树焚死。后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周书·苏亮等传论》:“既焚林而访阮,亦牓道以求孙,可谓野无遗才,朝多君子。”唐韦蟾《上元》诗之三:“熏穴应无取,焚林固有求。”唐吴仁璧《投谢钱武肃》诗:“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焚林[fénlín]后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谓介之推从晋文公流亡,割股食公,有功而不受祲,隐入绵山,后晋文公焚烧树林逼迫,仍不出,抱树焚死◇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
网友释义
基本信息词目:焚林拼音:fénlín注音:ㄈㄣˊㄌㄧㄣˊ解释:喻求取贤士。
汉语大词典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谓介之推从晋文公流亡,割股食公,有功而不受祲,隐入绵山,后晋文公焚烧树林逼迫,仍不出,抱树焚死。后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周书·苏亮等传论》:“既焚林而访阮,亦榜道以求孙,可谓野无遗才,朝多君子。”唐韦蟾《上元》诗之三:“熏穴应无取,焚林固有求。”唐吴仁璧《投谢钱武肃》诗:“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
焚林造句
1.他们打猎,遇到幼崽向来都是放过,跟打渔的、采药的一样,一般不会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或者将未够年份的草药给连根挖走。
2.雍季说,“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意思是“诈”只能收取一时之利,却非长久之计。
3.我曾经听过两句古话,叫‘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4.很显然,一切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的做法都应该被叫停,避免对文化人才的过度使用、超前透支,真正树立可持续的人才观是当务之急。
5.竭泽取鱼,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畋,非不获兽,明年无兽。
6.这段回忆用“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畋,非不获兽,明年无兽”的典故来概括十分确切,而这样的童年回忆,可能很多同龄人都有。
7.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收,非不获兽,明年无兽。魏征 
8.我族必上体天心,不焚林而猎,不竭泽而渔,不取牡幼,网三而厥一。
9.畋不掩群,不取麋禾;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10.我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不能焚林而猎!
焚林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