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皂隶
zào lì

【拼音】:zào lì

【注音】:ㄗㄠˋㄌ一ˋ

【词性】:名词。

【结构】:皂(上下结构)隶(独体结构)

【繁体】:皂隸

字义分解
皂隶的解释
词语解释
皂隶zàolì。(1)旧时衙门里的差役。皂隶[zàolì]⒈旧时衙门里的差役。英yamenrunner;
基础解释
指衙门里的差役。
引证解释
⒈古代贱役。后专以称旧衙门里的差役。引《左传·隐公五年》:“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皁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儒林外史》第八回:“皂隶若取那轻的,就知他得了钱了。”鲁迅《三闲集·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打人,也不行的。但大老爷要打斗殴犯人的屁股时,皂隶来一五一十的打,难道也算犯罪么?”
网络解释
皂隶(词语概念)皂隶,指旧时衙门里的差役。语出《左传·隐公五年》:“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皁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三侠五义》第五十回:江樊却又上了开封府当皂隶,暗暗的熬上了差役头目。《儒林外史》第八回:“皂隶若取那轻的,就知他得了钱了。”
综合释义
古代贱役。后专以称旧衙门里的差役。《左传·隐公五年》:“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皁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儒林外史》第八回:“皂隶若取那轻的,就知他得了钱了。”鲁迅《三闲集·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打人,也不行的。但大老爷要打斗殴犯人的屁股时,皂隶来一五一十的打,难道也算犯罪么?”
汉语大词典
古代贱役。后专以称旧衙门里的差役。《左传·隐公五年》:“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儒林外史》第八回:“皂隶若取那轻的,就知他得了钱了。”鲁迅《三闲集·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打人,也不行的。但大老爷要打斗殴犯人的屁股时,皂隶来一五一十的打,难道也算犯罪么?”
国语辞典
古代称衙门中的差役。皂隶[zàolì]⒈古代称衙门中的差役。引《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陛下为人子孙,守持宗庙,而令国祚移于外亲,降为皂隶,纵不为身,奈宗庙何!」《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只听得两傍皂隶一声吆喝,蜂拥上前,扯脚拽腿。」
其他释义
古代贱役。后专指衙门里的差役:皂隶凶似恶神。
皂隶造句
1.武捕头心情沉重地解下囚车的一匹马,自己骑着,冒着风雪紧急返回阴陵县城报告,宋捕头带着囚犯的尸体,还有受伤的皂隶捕快民壮们,继续在风雪里往巴州赶。
2.城门处熙熙攘攘,兵马司的兵卒和十余个皂隶挥舞着短棍和皮鞭,催促着难民尽快进城,婴孩和女子的啼哭声、惨叫声响成一片。
3.见还不肯招供,就上了夹棍,皂隶一发力,于大郎剧痛钻心登时昏过去了。
4.李瀚回到院子里,挖出他昨天收藏的陶罐捧到门口,递给了皂隶
5.开始,兵马司和衙门的皂隶不愿意方这些难民入城,理由是,刚刚便是他们被乱匪裹挟,差点酿成大祸,而且保不齐他们中还有乱匪的奸细。
6.皂隶这一走,方老汉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定,而一家老少也无比欢欣,庆幸只花了二两碎银就轻松度过难关。
7.如今,没有了鸣锣开道,却时常能看到警车开路,没有回避的虎头牌和皂隶,却出现了凶悍的警员和“靠边、让开”等尖厉的警车语言。
8.今人生为皂隶,葬拟王侯,存没异途,无复节制,崇壮丘垅,盛饰祭仪,邻里相荣,称为至孝。
9.这田圭原是个破落户家的子弟,打小不学好,专门在市井中厮混,什么三教九流都认识一些,后来还与那县里的衙役皂隶混了个脸熟。
10.他故意装着有些害怕的样子,还摆着官架子,让牵马的皂隶留神一点,别把他们摔下马来。
皂隶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