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两制
liǎng zhì

【拼音】:liǎng zhì

【注音】:ㄌ一ㄤˇㄓˋ

【结构】:两(独体结构)制(左右结构)

【繁体】:兩制

字义分解
两制的解释
词语解释
内制和外制的合称。指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两制[liǎngzhì]⒈内制和外制的合称。指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
引证解释
⒈内制和外制的合称。指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参阅宋赵昇《朝野类要·两制》。引《宋史·真宗纪一》:“﹝咸平元年十月﹞丙午,许羣臣著述诣閤献,令两制銓简。”明宋濂《大明故资善大夫章公神道碑铭》:“章为东南著姓,自五季以迄于宋代多显者,内则两制八座,外则州牧邑宰,皆未尝无其人。”
网络解释
两制两制,唐、宋翰林学士受皇帝之命,起草诏令,称为内制;中书舍人与他官加知制诰衔者为中书门下撰拟诏令,称为外制。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合称两制。宋以后仍有两制习称,而诏令皆由翰林院起草,与唐、宋不同。
综合释义
内制和外制的合称。指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宋史·真宗纪一》:“﹝咸平元年十月﹞丙午,许羣臣著述诣閤献,令两制銓简。”明宋濂《大明故资善大夫章公神道碑铭》:“章为东南著姓,自五季以迄于宋代多显者,内则两制八座,外则州牧邑宰,皆未尝无其人。”参阅宋赵昇《朝野类要·两制》。
汉语大词典
内制和外制的合称。指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宋史·真宗纪一》:“﹝咸平元年十月﹞丙午,许群臣著述诣閤献,令两制铨简。”明宋濂《大明故资善大夫章公神道碑铭》:“章为东南著姓,自五季以迄于宋代多显者,内则两制八座,外则州牧邑宰,皆未尝无其人。”参阅宋赵升《朝野类要·两制》。
其他释义
1.内制和外制的合称。指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
两制造句
1.国家发改委曾发出通知,公办学校不得通过“校中校”、“校中班”、“一校两制”或其他任何方式变相向学生乱收费。
2.上课时“一班两制”,这是记者昨天在大连开发区董家沟镇鹿圈小学了解到的新鲜事儿。
3.“东方之珠”在“一国两制”伟大方针下,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焕发出诱人的新风采。
4.“这是‘一国两制’的巨大成功,是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的成果。
5.各位代表!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
6.“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让人心悦诚服。
7.“一国两制”的方针是非凡的创举。
8.从国有企业转变为完全市场化的股份制企业,绿地泉景独创的“一企两制”至今让业界津津乐道。
9.合浦珠还,寅旋斗柄,两制生辉日月妍。英旗偃,看荆花盛放,举国腾欢。
10.目前不少企业实行“一企两制”的用人制度,职工同工不同酬,企业达到了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但却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两制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