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调鼎
tiáo dǐng

【拼音】:tiáo dǐng

【注音】:ㄊ一ㄠˊㄉ一ㄥˇ

【结构】:调(左右结构)鼎(半包围结构)

【简体】:调鼎

【繁体】:調鼎

字义分解
调鼎的解释
词语解释
烹调食物。喻任宰相治理国家。指治理国家的才能。调鼎[tiáodǐng]⒈烹调食物。⒉喻任宰相治理国家。语本《韩诗外传》卷七:“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汤也。”⒊指治理国家的才能。
引证解释
⒈烹调食物。引南朝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上》:“余见宰人叹曰:‘伊尹与易牙同知调鼎,而有贤不肖之殊。’”唐刘禹锡《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诗:“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左传》:‘晏子曰:“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是古人调鼎用梅醢也。”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八:“《农桑通诀》曰:又一种泽蒜,可以香食。吴人调鼎,率多用此。”⒉喻任宰相治理国家。引语本《韩诗外传》卷七:“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汤也。”唐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元萨都剌《题光春卷上有萧滕王三学士赞》诗:“未经调鼎休惆悵,会见留酸到子孙。”清张大受《呈竹垞先生四十韵》:“自此期调鼎,无端怨失弓。”⒊指治理国家的才能。引唐皇甫冉《彭祖井》诗:“闻道延年如玉液,欲将调鼎献明光。”
网络解释
调鼎调鼎,汉语词汇。
释义
1、烹调食物。2、喻任宰相治理国家。3、指治理国家的才能。
综合释义
烹调食物。南朝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上》:“余见宰人叹曰:‘伊尹与易牙同知调鼎,而有贤不肖之殊。’”唐刘禹锡《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诗:“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左传》:‘晏子曰:“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是古人调鼎用梅醢也。”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八:“《农桑通诀》曰:又一种泽蒜,可以香食。吴人调鼎,率多用此。”喻任宰相治理国家。语本《韩诗外传》卷七:“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汤也。”唐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元萨都剌《题光春卷上有萧滕王三学士赞》诗:“未经调鼎休惆悵,会见留酸到子孙。”清张大受《呈竹垞先生四十韵》:“自此期调鼎,无端怨失弓。”指治理国家的才能。唐皇甫冉《彭祖井》诗:“闻道延年如玉液,欲将调鼎献明光。”调鼎[tiáodǐng]处理国家大事,就如同在鼎鼐中调味。《旧唐书.卷一七零.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俟调鼎之功,而体力未和,音容尚阻。」唐.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汉语大词典
(1).烹调食物。南朝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上》:“余见宰人叹曰:‘伊尹与易牙同知调鼎,而有贤不肖之殊。’”唐刘禹锡《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诗:“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左传》:‘晏子曰:“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是古人调鼎用梅醢也。”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八:“《农桑通诀》曰:又一种泽蒜,可以香食。吴人调鼎,率多用此。”(2).喻任宰相治理国家。语本《韩诗外传》卷七:“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汤也。”唐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元萨都剌《题光春卷上有萧滕王三学士赞》诗:“未经调鼎休惆怅,会见留酸到子孙。”清张大受《呈竹垞先生四十韵》:“自此期调鼎,无端怨失弓。”(3).指治理国家的才能。唐皇甫冉《彭祖井》诗:“闻道延年如玉液,欲将调鼎献明光。”
国语辞典
处理国家大事,就如同在鼎鼐中调味。调鼎[tiáodǐng]⒈处理国家大事,就如同在鼎鼐中调味。引《旧唐书·卷一七〇·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俟调鼎之功,而体力未和,音容尚阻。」唐·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辞典修订版
处理国家大事,就如同在鼎鼐中调味。《旧唐书.卷一七零.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俟调鼎之功,而体力未和,音容尚阻。」唐.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其他释义
1.烹调食物。2.喻任宰相治理国家。语本《韩诗外传》卷七﹕'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汤也。'3.指治理国家的才能。
调鼎造句
1.吾皇提剑清寰海,创业垂基四百载;桓灵季业火德衰,奸臣贼子调鼎鼐。
2.心赏忝随冰雪后,会看调鼎轶群材。(查字典造句网www。chazidian。com)
3.心赏忝随冰雪后,会看调鼎轶群材。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121471/调鼎造句
4.心赏忝随冰雪后,会看调鼎轶群材。【查字典www。chazidian。com】
调鼎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