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仲叔
zhòng shū

【拼音】:zhòng shū

【注音】:ㄓㄨㄥˋㄕㄨ

【结构】:仲(左右结构)叔(左右结构)

字义分解
仲叔的解释
词语解释
指兄弟中排行第二者。泛指兄弟﹑弟弟。犹伯仲。评论人的才能时,比喻不相上下。复姓。春秋卫有仲叔于奚。见《左传.成公二年》。仲叔[zhòngshū]⒈指兄弟中排行第二者。⒉泛指兄弟、弟弟。⒊犹伯仲。评论人的才能时,比喻不相上下。⒋复姓。春秋卫有仲叔于奚。见《左传·成公二年》。
引证解释
⒈指兄弟中排行第二者。引《书·吕刑》:“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庶有格命。”⒉泛指兄弟、弟弟。引清陈确《祭祝子开美文》:“细书格言,精楷端淑,并师手札,汇藏一櫝,不遗诸子,不授仲叔。”⒊犹伯仲。评论人的才能时,比喻不相上下。引《三国志·蜀志·庞统法正传评》:“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⒋复姓。春秋卫有仲叔于奚。见《左传·成公二年》。
网络解释
仲叔仲叔,读音为zhòngshū,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兄弟中排行第二者。
综合释义
指兄弟中排行第二者。《书·吕刑》:“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庶有格命。”泛指兄弟、弟弟。清陈确《祭祝子开美文》:“细书格言,精楷端淑,并师手札,汇藏一櫝,不遗诸子,不授仲叔。”犹伯仲。评论人的才能时,比喻不相上下。《三国志·蜀志·庞统法正传评》:“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复姓。春秋卫有仲叔于奚。见《左传·成公二年》。仲叔[zhòngshū]复姓。春秋卫有仲叔于奚。见《左传.成公二年》。
汉语大词典
(1).指兄弟中排行第二者。《书·吕刑》:“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庶有格命。”(2).泛指兄弟、弟弟。清陈确《祭祝子开美文》:“细书格言,精楷端淑,并师手札,汇藏一椟,不遗诸子,不授仲叔。”(3).犹伯仲。评论人的才能时,比喻不相上下。《三国志·蜀志·庞统法正传评》:“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4).复姓。春秋卫有仲叔于奚。见《左传·成公二年》。
其他释义
1.指兄弟中排行第二者。2.泛指兄弟﹑弟弟。3.犹伯仲。评论人的才能时,比喻不相上下。4.复姓。春秋卫有仲叔于奚。见《左传.成公二年》。
仲叔造句
1.经史子集不翻,诗词歌赋不会,琴棋书画不晓,子丑寅卯不懂,伯仲叔季不分,甲乙丙丁不闻,再从头,望宫阙,难拾旧时爱。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3.伯仲叔季,第三排行,流氓称帝,高祖刘邦。
4.仲叔奇怪的看着这些红色柱子,摸索着感觉到麻苏苏战抖。
5.追溯古代诸侯,不论大小,大家都是亲戚,伯仲叔季,姑舅兄弟,分别只是在爵位上,公侯伯子男而已。
6.说起来如果是按照古代‘伯仲叔季’的顺序来排的话,你应该还有一个哥哥姐姐和一个弟弟妹妹吧!
7.比如这表字当中,按照伯仲叔季来表示年纪的长幼。
8.辈排行外,还有以古代人用的伯仲叔季顺序为排行的,其中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为老四。
9.刘家新出生的这个孩子排行老四,刘田按伯仲叔季的顺序给他取名刘季,(长大后自己改名为刘邦)。
10.唐家三兄弟一妹妹,采用古代排序伯仲叔季的排班顺序命名,唐翎的爸爸是老大,叫唐伯(ba第四声),二叔唐仲,三叔唐叔,四姑唐季。
仲叔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