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审时度势
shěn shí duó shì

【拼音】:shěn shí duó shì

【注音】:ㄕㄣˇㄕˊㄉㄨㄛˊㄕˋ

【词性】:动词、成语。

【简体】:审时度势

【繁体】:審時度勢

字义分解
审时度势的解释
词语解释
审时度势shěnshí-duóshì。(1)一种决策思想。意为仔细研究并估计时势的特点和变化。审时度势[shěnshíduóshì]⒈一种决策思想。意为仔细研究并估计时势的特点和变化。英judgethehourandsizeupthesituation;
基础解释
审:详查,观察。时:当前情况。度:估计。势:发展趋势。观察时机,估计发展趋势。用来指对形势有洞察力。也作“审时定势”、“审几度势”。
引证解释
⒈分析时势,估计其发展趋向。引明张居正《与李太仆渐庵论治体》:“然审时度势,政固宜尔,且受恩深重,义当死报,虽怨诽有所弗恤也。”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师古》:“漫言法古,而不审时度势以图之,鲜有不败者也。”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他对中央文件又信又不全信,再根据谣言、猜测、小道消息和自己的丰富想象,审时度势,决定自己的工作态度。”
综合释义
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势:发展趋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大凡士人出处,不可苟且,须~,必可以得行其志,方可一出。◎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八回
国语辞典
详细考量时局情势的发展变化。《隋唐演义.第七八回》:「大凡士人出处,不可苟且,须审时度势,必可以得行其志,方可一出。」也作「审时定势」。审时度势[shěnshíduòshì]⒈详细考量时局情势的发展变化。也作「审时定势」。引《隋唐演义·第七八回》:「大凡士人出处,不可苟且,须审时度势,必可以得行其志,方可一出。」成语解释审时度势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详细考量时局情势的发展变化。隋唐演义˙第七十八回:大凡士人出处,不可苟且,须审时度势,必可以得行其志,方可一出。亦作审时定势。
其他释义
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势:发展趋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
出处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刘欲华试以完大典;俱审时度势;切中事理。”
近反义词
审时度势造句
1.至于博清额五岱等人与巴特热素有隔阂,这……又当别论,不过,福康安年纪轻轻,就能审时度势,驾驭众多将领,力排众议,克敌制胜,也是着实不易呀。
2.一个出色的指挥员,必须审时度势,适时修订作战方案。
3.一个出色的指挥员,必须从客观情况出发,审时度势,适时修订作战方案。
4.正因如此,宝安教育决策者们审时度势以百川归海的气度迎八方客,坚定地走社会力量办学的路子。
5.联想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但主要是三种人才:能独立做好一摊事的人;能带领一班人做好事情的人;能审时度势,具备一眼看到底的能力,制定战略的人。
6.最高人民法院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双管齐下,一手树立和表彰新时期能动司法先进模范,一手及时颁布一系列与大局、与发展、与民生紧密切合的司法解释和司法文件,推动能动司法步步深入。
7.韦小宝在审时度势这一方面早已练就的火眼金睛,他将匕首放回马靴,底气十足道“你就说能当多钱吧。
8.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保持清醒头脑,坚定必胜信心。
9.他审时度势地改变了计划。
10.智慧的标志是审时度势之后再择机行事。
审时度势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