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古代刑罚名。在犯人脸上刺字,并发配到边远的地方。黥配[qíngpèi]⒈古代刑罚名。在犯人脸上刺字,并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引证解释
⒈古代刑罚名。在犯人脸上刺字,并发配到边远的地方。引宋王銍《默记》卷上:“居民繁用者,迎马首连呼曰:‘亏你太尉!’茂实皇恐,执诣有司,以为狂人而黥配之,其实非狂也。”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改春州为县》:“春州瘴毒可畏,凡窜逐黥配者必死。”明焦竑《焦氏笔乘·金陵旧事下》:“淳熙十一年,溧阳仓斗子坐盗官米,黥配而籍其家。”
网络解释
黥配基本解释:
综合释义
古代刑罚名。在犯人脸上刺字,并发配到边远的地方。宋王銍《默记》卷上:“居民繁用者,迎马首连呼曰:‘亏你太尉!’茂实皇恐,执诣有司,以为狂人而黥配之,其实非狂也。”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改春州为县》:“春州瘴毒可畏,凡窜逐黥配者必死。”明焦竑《焦氏笔乘·金陵旧事下》:“淳熙十一年,溧阳仓斗子坐盗官米,黥配而籍其家。”
网友释义
基本解释:古代刑罚名。在犯人脸上刺字,并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汉语大词典
古代刑罚名。在犯人脸上刺字,并发配到边远的地方。宋王铚《默记》卷上:“居民繁用者,迎马首连呼曰:‘亏你太尉!’茂实皇恐,执诣有司,以为狂人而黥配之,其实非狂也。”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改春州为县》:“春州瘴毒可畏,凡窜逐黥配者必死。”明焦竑《焦氏笔乘·金陵旧事下》:“淳熙十一年,溧阳仓斗子坐盗官米,黥配而籍其家。”
其他释义
1.古代刑罚名。在犯人脸上刺字,并发配到边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