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无地
wú dì

【拼音】:wú dì

【简体】:无地

【繁体】:無地

字义分解
无地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没有地方;没有土地。⒉ 没有大地。⒊ 犹言看不见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范围广袤。⒋ 犹言至极;不尽。形容无限喜爱、惶恐、惊喜、感愧等感情。无地[wúdì]⒈没有地方;没有土地。⒉没有大地。⒊犹言看不见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范围广袤。⒋犹言至极;不尽。形容无限喜爱、惶恐、惊喜、感愧等感情。
基础解释
没有地方;没有土地。没有大地。犹言看不见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范围广袤。犹言至极;不尽。形容无限喜爱﹑惶恐﹑惊喜﹑感愧等感情。
引证解释
⒈ 没有地方;没有土地。引:《战国策·赵策三》:“来年秦復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贵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淮南子·泰族训》:“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⒉ 没有大地。引:汉扬雄《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歟!无天何生?无地何形?”⒊ 犹言看不见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范围广袤。引:《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儵忽而无见兮,听惝怳而无闻。”《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飞阁逶迤,下临无地。”张铣注:“言阁高下临,见地若无也。”《何典》第一回:“一面正临着苦海,真是上彻重霄,下临无地。”⒋ 犹言至极;不尽。形容无限喜爱、惶恐、惊喜、感愧等感情。引: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若乃统体必善,缀赏无地;虽楚赵羣才,汉魏众作,曾何足云!”唐刘禹锡《谢分司东都表》:“伏奉今月十九日制书,授臣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者,宠命自天,战越无地。”《三国志平话》卷上:“曹操读罢书,欢喜无地。”冰心《寄小读者》五:“我感激至于无地。”⒈没有地方;没有土地。引《战国策·赵策三》:“来年秦復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贵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淮南子·泰族训》:“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⒉没有大地。引汉扬雄《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歟!无天何生?无地何形?”⒊犹言看不见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范围广袤。引《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儵忽而无见兮,听惝怳而无闻。”《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飞阁逶迤,下临无地。”张铣注:“言阁高下临,见地若无也。”《何典》第一回:“一面正临着苦海,真是上彻重霄,下临无地。”⒋犹言至极;不尽。形容无限喜爱、惶恐、惊喜、感愧等感情。引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若乃统体必善,缀赏无地;虽楚赵羣才,汉魏众作,曾何足云!”唐刘禹锡《谢分司东都表》:“伏奉今月十九日制书,授臣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者,宠命自天,战越无地。”《三国志平话》卷上:“曹操读罢书,欢喜无地。”冰心《寄小读者》五:“我感激至于无地。”
综合释义
没有地方;没有土地。《战国策·赵策三》:“来年秦復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贵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淮南子·泰族训》:“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没有大地。汉扬雄《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歟!无天何生?无地何形?”犹言看不见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范围广袤。《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儵忽而无见兮,听惝怳而无闻。”《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飞阁逶迤,下临无地。”张铣注:“言阁高下临,见地若无也。”《何典》第一回:“一面正临着苦海,真是上彻重霄,下临无地。”犹言至极;不尽。形容无限喜爱、惶恐、惊喜、感愧等感情。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若乃统体必善,缀赏无地;虽楚赵羣才,汉魏众作,曾何足云!”唐刘禹锡《谢分司东都表》:“伏奉今月十九日制书,授臣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者,宠命自天,战越无地。”《三国志平话》卷上:“曹操读罢书,欢喜无地。”冰心《寄小读者》五:“我感激至于无地。”无地[wúdì]没有土地。《战国策.赵策三》:「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贵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临近水边的土地。唐.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不尽。如:「欢喜无地」。
汉语大词典
(1).没有地方;没有土地。《战国策·赵策三》:“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贵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淮南子·泰族训》:“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2).没有大地。汉扬雄《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欤!无天何生?无地何形?”(3).犹言看不见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范围广袤。《楚辞·远游》:“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倏忽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飞阁逶迤,下临无地。”张铣注:“言阁高下临,见地若无也。”《何典》第一回:“一面正临着苦海,真是上彻重霄,下临无地。”(4).犹言至极;不尽。形容无限喜爱、惶恐、惊喜、感愧等感情。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若乃统体必善,缀赏无地;虽楚赵群才,汉魏众作,曾何足云!”唐刘禹锡《谢分司东都表》:“伏奉今月十九日制书,授臣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者,宠命自天,战越无地。”《三国志平话》卷上:“曹操读罢书,欢喜无地。”冰心《寄小读者》五:“我感激至于无地。”
国语辞典
⒈ 没有土地。引:《战国策·赵策三》:「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贵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⒉ 临近水边的土地。引:唐·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⒊ 不尽。例:如:「欢喜无地」。无地[wúdì]⒈没有土地。引《战国策·赵策三》:「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贵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⒉临近水边的土地。引唐·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⒊不尽。例如:「欢喜无地」。
辞典修订版
没有土地。《战国策.赵策三》:「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贵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临近水边的土地。唐.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不尽,如:「欢喜无地」。
其他释义
1.没有地方;没有土地。2.没有大地。3.犹言看不见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范围广袤。4.犹言至极;不尽。形容无限喜爱﹑惶恐﹑惊喜﹑感愧等感情。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无地造句
1.战乱频起,警钟长鸣,农民无地可耕,商人无利可图,人心惶惶,百业俱废,是以饿殍满地,哀鸿遍野,所见之处无不是一派生灵涂炭的悲惨景象。
2.他对答如流的态度是那么的胸有成竹,那十拿九稳的神情,真是让我无地自容,暗暗发窘。
3.羊立可脸色晦暗,神情萎靡,让周之翰驳斥的体无完肤,原形毕露,无地自容。
4.今皇上受鞍马之劳,犯臣安逸而受鹿饼之赐,圣恩浩荡,感激无地
5.白烨这叫一个无地自容,有道是好事不出门糗事传千里,本来就八字没一撇,这下好,希望彻底降成了负数。
6.到了后来,他便已经麻木,入目所见,所有仆人皆是姿容绝美,功力精深,无法揣测,与她们相比,自己几个人的武功,确实是庄稼把式,不值一提,惭愧无地
7.“我说你是什么就是什么”式的变把戏,让法律无地自容啊。
8.在这种地方,必须认真检查,实行填平补齐,务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都能获得土地,而豪绅恶霸分子则必须受到惩罚。
9.老板严苛的目光使他觉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挖个地洞钻下去。
10.杭梦乔听闻此言不禁冷汗直下,先前自己兄弟四人为表尽忠之心决心以死谢罪,现在被娘娘如此当头棒喝,怎不叫他无地自处。
无地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